《雍正王朝》中,胤祍第一次被废后,经过“议举新太子”风波后,重新被康熙复立为太子。
或许是此前被废,暴露出了太子的很多失德的地方,复位后的太子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声望、威信大打折扣。
乍一看,任伯安此时主动向太子靠拢的理由还是蛮充分的。
为了向太子表示诚意,任伯安不惜向太子纳上了投名状:令众人谈之色变的《百官行述》。
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太子第二次被废,起因就是源于这部《百官行述》。
如果再次结合前后剧情,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任伯安带着《百官行述》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阴谋呢?
我个人感觉是,极有可能八阿哥早就知道了《百官行述》的存在,而且对于任伯安所做的一切佯装不知,只为待时机成熟完成对太子最后的“攻击”,而任伯安只不过是一个毫不知情,白白被八阿哥当了炮灰的棋子。
首先,咱们看一下八爷党如此操作的动机在哪里。
我们知道,“议举新太子”风波中,至少从表面来看,太子由废而立,是最大受益者,而八阿哥则彻底告别了夺嫡的舞台,成为了最大受损者。
只有太子下台了,储君之位才会再度空缺下来,自己才能捕捉到新的机会。
所以八阿哥必须想办法给太子再挖个深坑,好让太子掉进去。
对于太子复位后的处境,八爷党是最乐于看到的。正如前文所讲,经过这次由废而立,太子的声望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太子之前的党羽都受到了打压,甚至连胤禛和十三阿哥都开始和太子貌合神离。太子想要快速回到权力中心,唯有找到一个能够重新驾驭百官的“捷径”,而《百官行述》正是太子苦苦寻找的“捷径”,虽然这条“捷径”危机四伏,充满风险,利令智昏的太子听闻《百官行述》的巨大杀伤力后,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任伯安向太子提出以《百官行述》作为交换条件,希望自己重新担任江南盐道的职位,并且释放刘八女后,便是诱骗太子上钩的第一步。
谁都知道,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所犯的命案是经康熙亲自督办的,早已经被办成了铁案,任伯安被罢官以及刘八女被监禁,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当太子同意了任伯安提出的交换条件之时,等于是将自己置身于和康熙老爷子对立的立场上。
而任伯安犹嫌不足,还非得让太子给他写了封亲笔信。
为了向任伯安以示诚意,太子在黄体仁等猪队友的“怂恿下”,居然傻呵呵地给任伯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对任伯安一通画饼。
任何人,只要他妄想、并且真正掌握了《百官行述》,那就是与康熙为敌,与百官为敌,与整个朝廷为敌,所有人都将容不下他。
大家可不要忽略电视剧中给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百官行述》一直以任伯安的名义,存放在八阿哥门人开设的当铺之中。
试想,太子不仅暗地里运作,将任伯安官复原位,将朝廷特别关照”的刑犯刘八女无罪释放,还给任伯安写了亲笔信,最后“笑纳”了任伯安“献来的”《百官行述》。
太子的这一系列操作,无异于是留下了一条完整的“犯罪链条”,人证物证均非常完整。而且是将自己藏污纳垢,为了操纵朝廷不惜败坏朝纲的险恶用心表露无疑。
只不过,这个“阴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插曲,四阿哥胤禛也知道了《百官行述》的存在,一向以孤臣自居的他,不仅反感结党营私,也不希望其他人得到《百官行述》后,利用这个要挟百官。
而太子不仅没能得到《百官行述》,自己暗中和任伯安来往的秘密也因那封信件的曝光,被康熙知道了,尽管计划没能按照八爷党设想的那样发展下来,但是太子被废的结局却是注定的。
好的电视剧,总是向一个无穷无尽的万花筒,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