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雍正∣最高明的演技,是不露痕迹
01
很多人说,果郡王觊觎哥哥的女人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个,怎么说呢......
正如《牡丹亭》所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感情这个事你是没办法控制的。
果郡王见过的女人应该也不少,但是没有一个比得上甄嬛,他自然而然对甄嬛心生爱慕。
如果哥哥只有这么一个女人还被你觊觎了,那你确实是禽兽了点儿。
如果要是你跟你嫂子是彼此觊觎,那禽兽的不光是你还有你嫂子。
你们这两只禽兽是不是一定就是错?
这个问题就先不展开了。
但是皇帝有三宫六院,凭什么他一个人掌握了那么多xing资源他用不了也不给别人用呢?
凭什么忠君或者忠哥就是无可商量的呢?
金老笔下对郭襄有一段描写特别符合这里的场景:
郭襄怔怔的听着,直到周伯通说完,眼见他满脸愧容,便问:“那段皇爷除了有刘贵妃外,还有几位妃子?”周伯通道:“他虽不如大宋天子那么后宫三千,但三宫六院,数十位后妃总是有的。”郭襄道:“着啊!他有数十位后妃,你连一位夫人也没有,他顾全朋友之义,该将刘贵妃送了你才是啊。”杨过向她点了点头,心想:“这小姑娘不拘于世俗礼法之见,出言深获我心。”
当然刘贵妃或者甄嬛不应该是被人送来送去的,但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第一甄嬛也可以有她自己的选择,第二皇帝垄断了那么多资源,凭什么就是天经地义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哥哥拉下马!
我再说得极端点,就算甄嬛没出过宫,他俩就是在宫内tou情还生了孩子,只要他俩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愿意承担后果,这也没什么错。
当然这个后果中会包括牵连整个甄家牵连舒太妃,牵连无数的人。
所以他俩很负责,他俩没有像沈眉庄那样“醉一回我很欢喜......”,而是发乎情止乎礼。
当然这个“发乎情止乎礼”,主要靠的是头脑清醒的甄嬛,而不是“恋爱脑”的果郡王。
甄嬛知道果郡王爱慕自己,但自己已经身为嫔妃,就算心里已经视果郡王为知己,或者干脆就说也有点爱慕果郡王吧,也万万不能留下任何把柄,因为她明白后果的严重性是自己无法承担的。
那为什么甄嬛不把小像的事情挑明或者干脆不把荷包还给果郡王呢?
人的感情很复杂吧,有些事没法做得太绝。
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就是做事有度,在行为上你可以控制自己与果郡王不越轨,你不能在感情上也给人家掐断了。
再说有时候越是执着越是用力,事情反而越难办,就像手里握着一把沙,握得越用力,沙反而漏得越快。
有些事情论心,有些事情论理,就是这个道理。
甄嬛在此时,应该是相信果郡王不是一个会乱来的人,那么又何必把事情做绝呢。
后来甄嬛出宫后才与果郡王正式相好,而且还制定了稳妥的方案来瞒天过海,所以我说,甄嬛从立场和方法上都没做错。
02
甄嬛既然是被塑造成一个追求平等和排他的爱情的角色,她就势必无法接受皇帝拿自己当替身的爱。
而且她的爱情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果郡王身上,她还有什么必要对皇帝念念不忘?
有些人觉得甄嬛对皇帝还是余情未了。
我觉得甄嬛是曾经深爱过皇帝没错,但甄嬛最大的本事就是拿得起放得下,说爱就爱,说不爱就不爱,绝不拖泥带水。
但是不爱不代表就可以像沈眉庄一样胡来。
回宫后,甄嬛对皇帝一点儿爱情也没有,但是她依然能够很好地尽自己嫔妃的本分。
为什么?我认为这就是甄嬛潜意识里有理性利己和平等自由的思想。
因为只有做好嫔妃,才能保住自己要保住的人,皇帝给了自己荣华富贵和保障,自己就应该回报皇帝,这就是互惠互利。
对皇帝的爱是逝去了,但要为皇帝办事是还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甄嬛超高的政治素养。
而且自己回宫不是被皇帝逼的,是自己的自由选择。
所以甄嬛不光克尽了嫔妃的职责,而且还能管理六宫,为皇帝省钱,给皇帝出谋划策。
你以为光凭着跟其他嫔妃斗就能站稳脚跟么?
最大的老板是皇帝,你得给老板他所需要的东西啊!
这个道理也是职场核心竞争法则:你必须先做可以取代任何人的利器,再成为谁都无法取代的神器。
03
皇帝上一秒掏心掏肺,下一秒便多疑多思,上一秒多情,下一秒便要你的命。
这是很符合历史上的雍正的。
他在奏折上跟年羹尧示好的时候,无尽热情,那热情是真的,雍正是在朝堂上动不动就能自我感动型人格。
但是要你命的时候,比谁都心狠,而且非常能雄辩,有条有理,条条指向都是:
你对不起我,你太让我失望了,我这么掏心掏肺的对你,你怎么就没有半点感情啊?
这是史官笔下的雍正,郑晓龙把这种特质带到了后宫,皇上对甄嬛也是这般,这也是非常精彩的手笔。
刻薄是真刻薄,但他不寡恩;冷酷也是真冷酷,但绝非无情,有时甚至有非常温情的一面。
比如他动情地说:
宛宛类卿,却不如你。
比如他的贴身太监苏培盛和丫鬟槿汐私自结为对食,受敬妃告发二人而受刑。
大家都认为这事yin乱后宫影响极坏,一定得严惩。
但是雍正皇帝不但给予了人性的理解,甚至宽宥了他们,并破例将槿汐许给苏培盛为妻。(当然,这少不了甄嬛和端妃的助攻,但也不能因此抹杀皇帝的人性中温情的部分。)
雍正皇帝身上另一个闪亮的光环——即他在位期间的几项重大的反腐举措。
如今看来,仍然有值得警示和借鉴的地方。
在与众多皇子残酷的斗争中,雍正皇帝是胜利者,他笑到了最后。
可是殊不知他所面临的却是一个烫手山芋。
他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的“太平盛世”,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如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
所以雍正接手的大清实际上是饱受战乱之后千疮百孔的大清。
于是,雍正也成为了史上最勤勉实干、励精图治的皇帝之一,也正是因为雍正的付出才为康乾盛世奠定基础。
04
说到雍正皇帝凉薄,这一点是肯定的。
因为他坐拥四海,他没必要对谁特别热忱,在一个人这里得不到的,他可以换个人去得到,没必要跟某一个人死磕。
其实很多感情问题,说透了还是个利益问题。
还比如很多“陈世美”吧,发达了以后就抛弃糟糠之妻,当然这是凉薄没错。
但是换个角度看,也是这个“糟糠之妻”能给予他的东西已经不是他现下所需要的,俩人之间没法再进行平等互利的利益交换了。
也有很多“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例子,外人看起来这妻子很糟糠,可能在人家丈夫眼中,妻子确实有无可替代的特质呢,俩人之间还存在能够进行利益交换的资本。
来看看皇帝是怎么凉薄的。
比如沈眉庄假孕事发后,甄嬛是这么想的:
皇上若全心全意信我,处置了眉姐姐之后,就会急着来看我,不会不闻不问求之不见。
甄嬛觉得皇帝不来看她是因为怀疑她参与了假孕案。
我是觉得雍正信不信甄嬛倒在其次,重点是雍正目前只能如此处理沈眉庄,甄嬛来求情也是白求,所以如果甄嬛求情,会让雍正觉得很麻烦。
那为什么还要说皇帝凉薄呢?
因为在此时的雍正心目中,让自己清静,比让甄嬛不难过来得更重要。
这个真实想法,甄嬛当时并没有想到。
但是甄嬛真的很玲珑剔透,过了两天她就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皇帝来时,她就没替沈眉庄求情,没去烦皇帝。
倒是皇帝自己不好意思了,问甄嬛就这么相信自己不会怀疑她吗。
但是我还是说,信与不信不是此刻的重点,重点是甄嬛是让皇帝觉得烦还是让皇帝觉得舒服。
因为甄嬛和皇帝的关系,不是普通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
女生闹个小别扭,男生就得赶紧哄着,否则女朋友就飞了。
甄嬛若惹恼了皇帝,皇帝大可以从此丢开手去找别人,皇帝和嫔妃之间的情爱从来就不是平等的,他没必要对你不凉薄。
甄嬛真是太清醒了,一点儿不会被爱情冲昏头脑,觉得皇帝宠爱自己就应该顺着自己。
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皇帝对自己表现出怎样的宠爱,都应该是自己去顺着皇帝。
皇帝有他自己特殊的身份,他没有必要来特别照顾你。
不要指望着皇帝能主动照顾到你的感情,你必须得先去照顾好皇帝的感情,然后等着皇帝施舍点感情的残渣给你。
在感情上,他和嫔妃们的交易从来就不是平等的,所以必须学会寻找另一个能让你觉得心理平衡的利益交换点。
比如甄嬛、端妃等人就是找到了,华妃和沈眉庄等人就是没找到,安陵容嘛,其实是找到了,但是她无论如何都不平衡。
我建议大家把甄嬛这句话渗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在工作和感情中都奉行不悖,你的情商就上了个台阶。
05
沈眉庄的“假孕争宠”这件事,在沈眉庄和甄嬛的眼里看到的是皇帝凉薄,不相信自己。
可是从皇帝的角度看——
第一,他当时只能这么处理,事实上也给沈眉庄留下了翻案的机会。
第二,疑心是皇帝的天职,不疑心的皇帝根本就不配做皇帝。
所以槿汐是这么教育甄嬛的:
所以小主与其在这伤心难过,不如多想想如何让皇帝少疑心。
只有现代社会一对一的夫妻,而且双方的目标又几乎一致又都是明白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基本上没有猜疑,皇帝和甄嬛之间怎么可能?
甄嬛此时对皇帝还抱有幻想,所以她幻想能与皇帝全无猜疑。
其实槿汐那话外音明明就是:
让皇帝不疑心是不可能的,你就别指望了。
从皇帝的立场出发,皇帝也没做错。
他是为了顾全大局而不得不宽恕华妃,委屈甄嬛和沈眉庄,但其实他内心也不想这样做。
这个“大局”指的是什么?
皇帝的这个“心里也不想”是什么意思?
大局是皇帝的大局,皇帝的不得已是舍弃棋子的不得已,皇帝的所谓牺牲,牺牲的是别人的利益。
只要大局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皇帝的利益就只有增长。
对皇帝来说,甄嬛和华妃,不过都是他这盘大局里的棋子罢了。
多喜欢谁一点儿,无非就是这颗棋子从“兵”变成了“车”,等到不得已要保老帅的时候,这个“车”还是一样会被弃掉。
皇帝的不忍,本质上来说跟棋手舍不得一个“车”没什么不同。
于是,甄嬛这个“车”的利益就被牺牲了。
作为棋子,和棋手之间有可能是一荣俱荣的关系,也有可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那么,被人当做棋子,你该不该反抗?
当然应该,所以人类社会才进步到了今天。
~未完待续~
(图/网络)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甄嬛传叶澜依∣敬你三杯酒,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来生
《甄嬛传》宜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甄嬛传》曹琴默∣曹贵人结局之必然性
《甄嬛传》安陵容∣最终,在甄嬛眼里,她竟连个“恨”字都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