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1912年灭亡,一共296年。皇太极1636年建立清朝,清朝享国276年。清朝1644年入关,统治全国268年。清朝一共有十二位君主,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位大汗(努尔哈赤),十一位皇帝。在这十二人当中,努尔哈赤是清朝基业的开拓之主,皇太极继承汗位,正式建立清朝。
顺治皇帝带清兵入关,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最显著,雍正皇帝铁腕治理内政,乾隆皇帝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后世的几位皇帝,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清朝逐渐走下坡路,直到最终覆灭。
清朝国旗
十二帝当中,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最久,文治武功特别的突出,清朝在他们的手中,版图达到最大,人口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经济也十分繁荣。但是有两位帝王容易被世人忽略,他们一位为清兵入关,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另一位是皇帝劳模,在位兢兢业业,为康乾盛世继往开来。读到这里,想必读者已经猜到文章主要写的两位皇帝,是皇太极和雍正帝。
皇太极是清朝的奠基人
皇太极(1592年—1643年)是清朝入关之前的第二位国家领导人,1626年,清朝的开创者努尔哈赤驾崩,皇八子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1626年到1636年,皇太极称为大汗。1636年,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清朝,年号崇德,把女真族改成满族,满清帝国成为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帝国。
皇太极打下的清朝疆域
皇太极刚登上大宝之时,后金政权处于蒙古、明朝和朝鲜的三面包围之中,战略上极度被动。皇太极的能力远在其父之上,他在位17年,处理内政和军事都是一把好手。武功赫赫,两次征服朝鲜,统一黑龙江地区,将漠南蒙古纳入管辖范围,在东北与明朝的军事斗争中,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胜利,几乎占领东北全境。五次率军攻入明朝境内。
朝鲜和蒙古都已经被降服,皇太极可以专心对方明朝了。即位之后,对于内政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一改努尔哈赤仇杀汉人的粗鲁作法,重用汉族投降过来的文臣武将,把后金从一个野蛮政权,变成了汉化文明的封建政权。
皇太极将满、汉、蒙三族视为一体,为清朝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奠定了基础。毫不夸张地讲,皇太极是大清帝国的奠基人。
清朝全盛时期的疆域
雍正皇帝为康乾盛世开道
雍正帝(1678年 —1735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康乾盛世的关键人物。1722年冬天,在经历了九子夺嫡的血雨腥风,低调务实的皇四子承继大统。虽然雍正帝在位只有13年,但是他是皇帝中的劳模,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历朝历代帝王罕有其匹。
雍正帝接手时的江山,由于康熙晚年怠政,这时候帝国的危机也不容乐观,国库空虚,吏治腐败。雍正帝用铁腕治国,展示了一位雷厉风行、冷面无情的强人政治家形象。他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在位期间,革除了康熙朝的一些弊病,澄清吏治。
雍正帝同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中俄中段的边界,基本就是今天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边界。
雍正帝
这两个条约,清朝放弃了贝加尔湖地区,是十分的可惜,但是遏制了俄国自清初以来对我外蒙北疆的侵略势头,完成了康熙帝对于中俄中段边界勘定的夙愿。雍正帝继续执行清朝的扩张政策,在西北地区,雍正帝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青海完全归入清朝版图。对西南地区的土司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巩固了对于西南边疆的统治。对于西藏的治理,更加的有效。设置驻藏大臣,并且派兵驻守,对藏区进行行政划界厘定各藏区范围。
雍正帝管理经济同样是一把好手,他的一些经济政策借鉴了明朝政治家张居正的做法,比如雍正帝加强了一条鞭法政策。笼统地讲,雍正帝的经济政策有“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雍正帝的一系列经济举措,不仅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还增加了国库的收入,到雍正帝驾崩时,国库充盈,库银已经达到了5000万两。
满清十二帝
小结:
皇太极为清朝入关奠定了基础,做足了条件,可惜天不假年,在1643年,清朝入关的前一年,皇太极猝然长逝,如果他再多活一年,其历史地位和知名度必将截然不同。劳模皇帝雍正,放弃了一切消闲娱乐,甘心在办公室做宅男,为乾隆积攒了非常可观的财政收入,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
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乾隆在其父的基础上,把清朝的疆域扩大到了极致,缔造了我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