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一个英国画师眼里的清军:不重视火器使用,称不上英勇的废柴

一个英国画师眼里的清军:不重视火器使用,称不上英勇的废柴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肩负着通商使命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终于漂洋过海抵达清朝。

使团中除了正使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以及翻译、护卫、厨师、医生等人外,还跟随着一个绘画功底深厚的画师。

那就是使团的制图员威廉·亚历山大。

他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毕业后不久,就因为受到老师伊博森的强力推荐,加入到马戛尔尼使团参与出使清朝的任务。

也正是因为这个契机,才使得威廉以随行画师的身份,得以亲身观察到清朝社会各方面的动态,并留下大量珍贵的关于清朝的画作。

其中威廉以画师敏锐的观察力,对清朝军事方面的记录和评价尤为深刻,他眼里和画笔下的清军几乎满是槽点。

那他都批判了清军的哪些方面呢?

1、看似穿着华丽的“威武之师”

马戛尔尼使团每到一地,地方官员都会进行迎接和护卫,所以威廉对清军的接触自然不少,对清军的军容军装可以细致入微的观察。

对于清军护卫步兵和骑兵的评价,马戛尔尼曾一度被他们穿着华丽而忽悠,认为清军的军容还算是威严可畏。

“各兵均着军服,兀立不动,军旗之多不可胜数。自远望之,气象森严,不可逼近。”(《乾隆英使觐见记》)

但这也仅仅是咋一看之下,才会觉得清军军容盛大不可不敬,因为威廉起初也被清军军装给互助了。

“远远看去,他们的服装十分精美,甚至英气逼人。”

但是等到威廉跟护卫的清军接触后,才发现他们的军装也只是看着华丽威严,其实已经是败絮其内了。

他们身上穿上的棉甲非常糟糕:

“近看便会发现,他们的甲胄还比不上棉布做的被子,上面布满金属薄片,装饰较多,给人一种看起来很好的假象。”

清军的布面甲基本上都是这样,里面是棉布外面配上铁片就行,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装饰品,看着像是很华丽的仪仗队。

其实这种甲对战冷兵器或许还凑合,但是在与火枪火炮的对战中,基本上除了穿上笨重外,就几乎没有任何实战效果可言。

而实际上到了鸦片战争期间,从各省征调到前线的清军部队,哪怕是像朱贵部那样精锐善战的清军,也是几乎没有穿过任何铁甲的。

而清军头上戴的头盔就更糊弄人。

“士兵头盔上有冠,冠上有盔尖,盔尖上有染色马鬃毛流苏。”

看着很像那回事对吧?

实际上呢?

头盔居然是用纸盒子糊出来的。

“他们的头盔居然是用纸板做的,用一根木棍做成矛的样子,固定在头盔后面,上面还飘扬着两条飘带。”

清军头盔上唯一有铁的部分,就是头盔上那个“冠”的部分,也就是插装饰性小旗帜的部分,其他地方都是纸盒子糊起来的。

除了这些穿费拉不堪铠甲的清军外,大部分清军都是不穿戴任何盔甲的,仍然以布制品的号衣为主。

“士兵穿着黑色短上衣,边缘是红色。下面是同样布料的衣服,有长套袖。天冷时,他们会再多穿一两件衣服。”

无论是盔甲还是布衣,威廉都认为清军军服不合乎事宜,主要是穿戴起来宽大肥胖,导致行动不便笨重不堪。

唯一让他欣赏的清军制服,就是虎衣藤牌兵的着装,因为虎衣兵穿的是特意缝制的紧身衣,行动起来不受束缚较为轻便。

与普通清军的军服相比更显得精气神十足。

“这样穿着的紧身,显现出了四肢的线条轮廓。中国军队的传统服装繁琐不便,虎威之师的服装则更利于军事行动。”

所以就清军的军服总比来评价,威廉觉得他们给人的视觉冲击很滑稽,看外表几乎称不上是军队。

“他们那华丽的制服,看起来更像是为戏剧演员设计的,而不是士兵。这些夹棉的战裙、绸缎靴子,还有扇子,和他们的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打起仗来更像是滑稽演员。

2、清军对冷热兵器装备比例失调

马戛尔尼已经大肆批判和讽刺过清军不重视火器了。

然而威廉作为专业的画师,他所观察到的清军武器装备更细腻,其评价也较为公正不算偏颇。

但总体也是持批判态度的。

比如威廉对清军武器装备有一个较为笼统的描写:

“在中国(清朝),靠近城墙的哨所、兵营和武器库里,一般可以看到这样的兵器陈列架,上面放着清军骑兵、步兵、炮兵和弓箭手所用的各种攻防武器。”

而其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有弓箭、有腰刀、有盾牌,还有一些长短不一的火枪,以及一个旧式小炮。

可以认为清军是同时装备冷热兵器的。

但实际上清军对冷兵器尤其是弓箭情有独钟,装备火器的比例低到不可思议,而且装备的还都是旧式的火枪火炮,已经跟不上英军的装备发展了。

比如他所观察到的八旗骑兵:

“八旗骑兵给人的感觉十分平庸和不正规,根本就不像是英勇善战的士兵。英国使团看到的骑兵……身上只佩戴着普通的武器,有弓和短刀等。”

他认为清军装备的腰刀,虽然制作工艺比较粗糙,但刀的样式并不算差劲,甚至可以称得上漂亮。

“他们的弯刀尽管制作粗糙,却也可以同西班牙最好的刀相媲美。”

此外还对清军虎衣兵装备的盾牌极其称赞:

“柳条编的盾牌,装备良好,以抵御刀剑攻击。”

盾牌或者藤牌的确可以抵挡冷兵器刀枪弩箭等,但是实际上盾牌或藤牌从明末开始,就已经不具备抵挡火铳火枪的功能的。

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时,其部下就有相当比例的藤牌兵,但实际上利用藤牌军冲阵时,往往还是会被红夷火枪队当成活靶子。

虽然死伤惨重但很少能冲到跟前近战。

同样他对清军装备的弓箭质量也评价极高:

“士兵的弓是弹木做的,外面裹着一层角皮。只有臂力达到70至100磅的人,才可以拉开这张弓。绳子由细丝密密制成,箭头是钢质的,制作精良。”

同时弓箭在清军中装备比例极大,清军对弓箭的喜爱程度也是极大,当然这主要是清朝统治者提倡骑射导致的。

“弓箭是中国(清朝)最原始的武器,也称得上是最野蛮的攻击性武器。直到现在,中国(清朝)士兵依然喜爱弓箭多于火绳枪。满族人如此钟情于它,以至于射箭成了皇子的必修课程。”

这也算是阻碍清朝火器发展的一个因素吧。

此外清朝的水师也几乎不装备火枪火炮,至少威廉从广州抵达大沽口的路上,没有见过护送的船队装备火炮。

“士兵大多会把长矛挂在船舶上面,船桨用绳子绑在近水的地方,便于在起锚时使用……中国(清朝)海军船只都没有配置火炮。”

当然清军也装备有少量的火绳枪,但是质量却极其粗糙,实战效果大概一言难尽。

“火绳枪粗制滥造,枪口处竟然有分叉,令人震惊。”

估计清军也是怕炸膛,所以才对弓箭情有独钟,至少弓箭不会炸膛。

当然威廉也把清军不重视火器的原因,归结到清朝统治者的头上,认为是他们阻碍了火器的发展。

而之前中国的火器,在世界发展中还是领先的,至少不算是太过于落后的。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如何使用火器和火药,但是自从被满族人征服后,火药就主要用于日常礼仪致敬和烟花爆竹了。中国人对后者的制作和使用非常娴熟。”

这句话的讽刺程度,跟迅哥儿的几乎一样。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电的利弊》)

3、清朝的士兵真是废柴

如果不管是军装军服,还是武器装备上的落后,都可以靠后天修缮和弥补的话。

那清军的战斗素养可是没人能挽救了。

上面威廉已经接着评价军服,讽刺过清军就不像一支能打仗的军队,就像演杂技的“喜剧演员”了。

但他实际上对清军战斗素养的评价,则更是充满了批判和讽刺,每句话都是火辣辣的打脸。

“中国军队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令人敬畏——他们很软弱,也不像西方士兵那么有勇气。”

甚至于英国军队比更是天壤之别。

“同欧洲士兵相比,中国军队开始衰败,缺乏勇气,毫无军纪。”

以及观看清军操演后就像个笑话一样。

“这个步兵营操练时的姿态也很奇怪,像江湖艺人翻跟斗一样叠成一团蹦来蹦去。出征时,他们代表天、地、月亮、五行、蛟龙、神龟,也难怪说清军的军事策略,十分荒唐可笑!”

那为什么清军的精气神会退化的这样萎靡不振呢?

威廉首先分析了清军的主体构成:

“无论是在服装、建制还是日常功能上,大清国的军队都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其军队主要由两支差异化比较大的队伍构成。

一支完全由蒙古族人组成,主要驻守在蒙古族和满族边界的,几个省份和清朝的重要城镇。另外一支由汉人组成,主要驻守在一些小而偏远的城镇或地区,负责当地的治安、税收管理、粮仓守卫以及充当地方官的随从。”

这支军队加起来有多少人呢?不知道威廉是从哪里得出来的数据,反正是在百万以上。

“中国军队建制,包含骑兵和步兵,有180万人。”

然而这支庞大的军队却因为承平日久,几乎荒废了训练和实战能力,基本上就成了站依仗的废物。

“他们可以定期得到薪酬,也很少服役,只是偶尔去平息叛乱,或在军事据点当差。士兵大部分的时间无所事事。”

就很糊弄。

此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正规军事教育的缺乏,以及民族精神的缺失,导致清军的战斗力下滑极快。

“中国的军事教育,不能激起一个民族的勇敢精神,自从满族人征服汉族后,他们考虑的,是怎样保持长久的享乐与和平。”

所以连带着清军的战斗力就荒废了。

当然威廉的观察和总结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绝对算不上金科玉律,毕竟他的这些记载也大抵有些片面。

不过威廉对清军的一句评价却相当到位:

“中国军队纪律松弛,优势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这完全不能弥补,军事战术和勇气的缺失。”

该观点与马戛尔尼的论断几乎一致。

“此种宽衣大袖之兵,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 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

所以就算乾隆年间的清军还有一定战斗力,但是等到四五十年后的鸦片战争时,清军就只有一败涂地的份了。

以上引用的资料全部来源于威廉·亚历山大的《中国的服装》。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火器,士兵,装备,清朝,冷兵器,威廉·亚历山大,骑兵,头盔,清军,穿着,故事传记,火器,威廉,清朝,马戛尔尼,清军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火器,士兵,装备,清朝,冷兵器,威廉·亚历山大,骑兵,头盔,清军,穿着,故事传记,火器,威廉,清朝,马戛尔尼,清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火器,士兵,装备,清朝,冷兵器,威廉·亚历山大,骑兵,头盔,清军,穿着,故事传记,火器,威廉,清朝,马戛尔尼,清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