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民国大师的教育观:陈寅恪对女儿的要求,学啥都行,但必须懂历史

民国大师的教育观:陈寅恪对女儿的要求,学啥都行,但必须懂历史

国学大师陈寅恪对女儿的教育,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他对女儿没有别的要求,只有一条必须遵守,那便是——

“什么都可以学,但必须要学历史。”

这个略显奇怪的教育要求,出发点其实很让人敬佩。

一、三个女儿的名字

陈寅恪生活的时代,国家衰败,人人都可以来欺负。

他心怀天下,却又无能为力,于是,他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给了下一代。

他想要个儿子,不是出于重男轻女的思想,而是单纯希望儿子能够改变这个国家。

可惜,天不遂人愿。

陈寅恪越是想要一个儿子,越是要不到。

他的太太连续给他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出生时,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陈寅恪为了铭记国耻,遂以“流求”给大女儿取名,以古称来预示着不要忘记被侵占的领土。

二女儿出生时,又是国难之日。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依旧为了铭记这一国耻,陈寅恪以澎湖列岛为基准,给二女儿取了一个“小彭”的小名。

三女儿出生时,战火四起。但陈寅恪没有再取名,而是交由父亲陈三立,给三女儿取名为陈美延。这个名字,出自《荀子》里的“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这是对女儿的期望,也是对中国之未来的期望。

虽然一辈子都没有儿子,但陈寅恪对三个女儿十分宠爱。他总是亲自教她们读书写字,教她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在女儿长大过程中,提出了必须学历史的要求。

二、独特的教育环境

在陈家三姐妹的回忆里,家永远是温暖的。

陈寅恪和他的夫人都是十分温和的人,一辈子都相敬如宾,没有红过鼻子瞪过眼。

而这种家庭氛围,陈家历代如此。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曾经是曾国藩麾下的幕僚。陈宝箴为维新运动,做出过很多贡献。后来,因为戊戌变法失败,陈宝箴受到牵连而被罢官返乡。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是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谭嗣同是至交好友。

家风浓厚,重视读书,陈家三姐妹的素养都极高。

她们的母亲唐筼,也是大家闺秀。

唐筼在上海的“基督教女青年会”学习时,曾教过宋美龄。后来,唐筼在北京的女子高校里授课,学生包括赫赫有名的鲁迅夫人许广平、还有著名的刘和珍。

陈寅恪教给女儿文化,母亲唐筼则培养她们的气度。

据三姐妹回忆,母亲唐筼帮她们制作跳舞鞋,让她们每周的空闲时间学习舞蹈。

虽然陈寅恪和唐筼对女儿都有自己的期望,但到了大学,陈寅恪并没有强制要求她们必须学什么,而是让她们自由选择。

当然,自由选择的前提是,历史必须超过他。

三、没有一个学文史

陈寅恪的历史,超越了同时代几乎全部的教授。他要求女儿历史超过他,并非苛刻,只是想要女儿们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陈家的三姐妹,没有一个学的历史专业。

大姐陈流求,学医后最终定居在了成都。二姐陈小彭学了园艺,最后去了香港。小妹陈美延,专业主攻化学,在上海定居。

陈家三姐妹,没有一个学习文史,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她们的父亲陈寅恪,并不是一个专制的大家长,之所以命令她们学历史,也只是为了不忘国耻。

陈家三姐妹曾回忆父亲,是这样说的:

“父亲只是让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做我们想要做的任何工作。”

陈寅恪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忧心时事。

广州解放后,夫人唐筼曾劝他去香港养病,但他拒绝了。后来陈寅恪病重,也依旧在关注这旧友们的动态。也许是太过忧虑,最后他反而成了最早离开的那一个。

陈寅恪是有大格局的大师,对下一代也有自己的期望。可他似乎更懂得,下一代人也是独立的个体,哪怕女儿终究没有继承他的衣钵,他也为她们而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陈家三个女儿的历史都学得非常好,虽然没有就读历史专业,但也绝非对历史一窍不通。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这是陈寅恪对女儿们的期望,也是对中国青年的期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期望,姐妹,父亲,陈寅恪,陈家三,教育观,历史,女儿,的要求,都行,观点评论,陈宝箴,陈寅恪,唐筼,女儿,陈家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期望,姐妹,父亲,陈寅恪,陈家三,教育观,历史,女儿,的要求,都行,观点评论,陈宝箴,陈寅恪,唐筼,女儿,陈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期望,姐妹,父亲,陈寅恪,陈家三,教育观,历史,女儿,的要求,都行,观点评论,陈宝箴,陈寅恪,唐筼,女儿,陈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