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圈 热点 南明无法节制江北四镇,四镇多劫掠百姓,崩溃后其降兵反助清朝统一

南明无法节制江北四镇,四镇多劫掠百姓,崩溃后其降兵反助清朝统一

对明末清初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江北四镇”。所谓“江北四镇”是南明弘光政权为了加强长江一线的防御,拱卫南京而在长江北岸设立的四个军镇,这个方案原是由史可法提出。具体安排是:东平伯刘泽清管辖淮北一带十一个州县;兴平伯高杰管辖徐、泗等十三个州县、广昌伯刘良佐管辖凤阳、寿州等八个州县、靖南侯黄得功管辖滁、和等十余个州县。

这四个军镇都是崇祯时期的总兵官,之所以被委以重任,不是因为有多大的军功,而是因为对弘光帝朱由崧有推戴之功。可以说没有这几个将领的支撑,弘光朝廷也建设不起来。而弘光朝廷为了投桃报李就册封他们侯、伯的爵位,希望他们为一方诸侯拱卫南京并相机进取。当然,这些军镇在明末实际上都成为了军阀,弘光朝廷封不封,人家都是一方势力,在自己的辖区里有绝对的权力,小朝廷也管不了他们,他们反而能靠自己的实力干预小朝廷的军务,从史可法写的《四不可无疏》里对四镇开出的条件就能看出,很明显朝廷也知道没法制约四镇。《明季南略》记载了这些条件:“一切军民皆听统辖,州县有司皆听节制,营卫原存旧兵,皆听归并整理,所辖各将,听督师荐举提用。荒芜田土,皆听开垦。山泽有利,皆听开采。仍许各于境内招商收税,以供军前买马置器之用。每镇额兵三万人,岁供本色米二十万,折色银四十万,悉听各属自行征取。所取中原城池,即归统辖。寰宇恢复,爵为上公,与开国元勋同准世袭。”

这段文字不仅被《明季南略》收录,还载于《南渡录》、《国榷》等文献,应该来说是真实的,这还是正常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吗?这明摆着就是分茅裂土的架势,很明显弘光朝廷想用自治一方的优惠条件收买四镇将领的心,尤其是凡攻取的中原城池自动纳入该镇势力范围,这诱惑无疑是巨大的。

说实话,就这些条款来说,弘光朝廷可以说是赌上了未来,如果四镇真的把清廷干翻了,将置自己于何地?明显是病急乱投医之举。那么这么大让利有没有换来四镇的忠心呢?几乎没有。实际效果是怎么样呢?很差。

总结一下,江北四镇给南明带来的全是副作用,几乎没有一点正能量。而在江北四镇瓦解之后,他们的降兵降将为清朝统一全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江北四镇这帮人真是眼中无朝廷、内斗无节制、杀掠百姓如芥草、遇到清军就跪地。

江北四镇分布图

由于弘光朝廷就是马士英联结四镇建立的,所以像四镇这样的军阀根本就没把弘光政权放在眼里,稍有不满意,就敢顶撞圣旨,这个朝廷在他们眼里不如草芥。“四将既起牧竖盗贼,粗暴犷悍,其天性也。及得主定策盟,人人有门生天子心,囗桀骜无等矣”。

比如高杰在被史可法感化之前,史可法每引用圣旨,高杰根本不以为然,公然顶撞道:“旨、旨,何旨也!尔曾见皇极殿中有人走马耶!”而黄得功在四镇之中算是口碑尚好之人,对圣旨也是一言不合就开骂,所谓“得功一日伏受诏语,不当意。不待竟,即起,攘袂掀案,大詈曰:‘去!速去!吾不知是何诏也!’其跋扈至此”。

还有刘泽清在崇祯朝时就已经有不服从调遣、擅杀朝廷命官的污点。这来到弘光朝更加嚣张,公然叫嚣:“中兴所倚,全在政府,旧用大帅,自应群臣公推,今用宰相,亦须大帅参同。”赤裸裸表现出军人干政的意图,四镇之中气焰最嚣张的莫过于此人,“为言其狂悖于此”。他曾经坦率地说出拥立弘光的目的,所谓“吾拥立福王而来,以此供我休息。万一有事,吾自择江南一郡去耳”。很明显这位就是一个左右跳梁的军阀。

既然朝廷管控无力,四镇这帮军阀虐民内斗之行为真是无不有之。

刘泽清在自己的封地“抢劫村落一空”,所谓“各镇分队于村落打粮,刘泽清尤狠,扫掠民间几尽”。刘良佐“兵自正阳下,沿途淫掠”,临淮百姓“闻其将至,严兵固守”。高杰部“由山西、河北率兵南下,大肆劫掠”,所至之处“杀人则积尸盈野,淫污则辱及幼女”。史称其“鼓行南下,邳、泗之间惊曰:‘高兵至矣!’居人丧失魂魄。”

除了黄得功一镇军纪尚好之外,其他三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劫掠杀戮百姓的行为。不仅虐民,而且还热衷于内斗,黄得功、高杰两人素来有很大的积怨,双方竟然不管不顾火并于仪真,兵戈相向,经过史可法调解,双方矛盾才有所缓和。

高杰

而在高杰北上途中被许定国暗算杀死后,这三位在第一时间想到竟然是怎么分高杰的地盘,继续打压高杰留下来的部队,而不是高杰死后,接下来怎么抗清。《甲乙事案》记载:“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合疏:‘高杰从无寸功,骄横淫杀,上天默除大患。史可法欲令其子承爵,又欲李本身为提督。是何肺肠!倘误听之,臣等实不能相安矣。’”

尤其是黄得功,听说高杰已死,兴奋不已,立马去争夺扬州了,“得功引兵趋扬州,攘袂言曰:‘固当以此州还我!’”朝廷一番调解,将他从仪真封到更为繁华的庐州才作罢。

四镇不受朝廷调遣、残害百姓、互相内斗,刀刃向内,论窝里斗、玩内耗真是驰名天下。除了后来被史可法感化的高杰,其他人完全忘记了守护江北,相机进取的职责。

爱新觉罗·多铎

四镇内斗,毫无作为。清军在消灭李自成后,清豫王多铎、都统准塔在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率领约5万清军南下意图攻灭弘光政权。面对真正的强敌,四镇兵马竟然如泥塑纸糊一般毫无作用。

刘泽清见清军来势汹汹,居然一枪未发放弃淮安,吓得没命地逃跑,完全失去了以前威逼朝堂、残害百姓的气魄,“泽清闻北兵至,遂大掠淮安,席卷辎重西奔,沿河竟无一人守御。北兵从容渡河,至淮安少休,即拔营南下”,后世之史书每叙至此,无一不切齿痛恨,《明季南略》曰:“泽清真可斩也。”《甲乙事案》称:“泽清助马、阮而攻去姜曰广、刘宗周诸人。威力如此,宜其清兵渡河,上之奏顺昌之奇捷,下之敕襄阳之固守。不取法乎此,乃法童贯太原之逃乎!昔日之权焰,今安在哉!”

这位在弘光朝最嚣张的人物居然是第一个投降清廷的,最后清廷嫌弃其反复无常,将其杀死。

刘良佐在清军南下时,毫无抵抗之心,清军一攻破南京,就率自己的10万部众向多铎投降,一开始由于军纪不佳还在南京城外抢劫,望见清军来后,竟然腿肚子打颤,立刻老实了,全然没有了以往欺负老百姓的威风,“刘良佐兵方肆掠城外,望北兵至,倒戈降,慑服不敢动”。

在刘良佐投降后,清军为了抓捕弘光帝攻打黄得功部。黄得功被降将张天禄射死,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等人率部挟持弘光帝向清廷投降。

而高部在高杰死后,军权由李成栋、李本深等人掌握。清军南下,他们也率部溃逃。被南京京营拦截于江边。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降清。

史可法

总体来看,四镇那帮人真是内斗有余、外战不足,四镇坐拥所谓大军30多万,居然没有击毙过一名清军军官。清军南下时,军队损失全部来源于史可法部和马士英部。四镇兵马虽然没有纸面上多,但是能战的部队还是能凑个四五万人的,要是真拼起命来,至少也能让清军多出点血,何至于一个清军军官都没击毙,这已经不是战斗力问题了,而是态度问题了!

在四镇降清后,清廷经过整编,继续吸纳四镇降将为其所用。在清廷的“鞭策”下,居然爆发出了不错的战斗力,尤其著名者如原高杰麾下李成栋从江苏一路打到广东。再如原黄得功麾下田雄,在灭鲁王政权的过程中,消灭了占据舟山的南明军,并长期在沿海与郑成功对抗,屡立战功。而清廷镇守东南的将领中有很多出自原江北四镇的将领。

所以,江北四镇对于南明政权来说,作用完全是负数。但是在降清后,却给清朝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才,确实促进了清廷统一全国的步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泽清,崩溃,黄得功,节制,清朝,朝廷,百姓,高杰,史可法,劫掠,知识科普

今日话题圈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刘泽清,崩溃,黄得功,节制,清朝,朝廷,百姓,高杰,史可法,劫掠,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刘泽清,崩溃,黄得功,节制,清朝,朝廷,百姓,高杰,史可法,劫掠,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