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雍亲王胤禛和海宁陈家同时生子,雍亲王传话给陈阁老:“如此巧合,孩子抱进宫里来让我瞧瞧。”
但是没想到的是,孩子送进去的时候是男孩,出来的时候居然变成了女孩。碍于胤禛是皇子,陈阁老只能憋屈地对着身边的人叹息了一句:“哎,皇子势大啊!”
然后又严肃地吩咐道:“此事万万不可走漏一点风声,否则陈家就大祸临头了。”
因为陈家就算在朝堂上有些话语权,可是要和皇子扳手腕显然实力还不够,而这个被掉包的孩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这是《清朝野史大观》中的记载,这个记载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乾隆皇帝身世的疑惑。
而且,后世人总结了一句话:“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来描绘陈家的发达。但是陈家越发达,人们对乾隆的身世越是怀疑。
在《清宫秘史》中也曾经提到过,乾隆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才决定六下江南的。乾隆每一次下江南都兴师动众,随行官员多达2500人,船队更是有1000多艘,却有四次巡游指明要住在海宁的陈家。
还有更夸张的说法是:乾隆还亲手题了“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牌匾给陈家。
这两块匾是什么意思呢?“爱日”一词,意思是孝子爱日,出处是汉朝的杨雄写过的《孝至》一文,所以后世把此文中的爱日用来比喻孝子。
而“春晖”则是出自于唐代孟郊《游子吟》中“报得三春晖”诗句,“春晖”喻为“母爱”之意。
那乾隆的身世真的有问题吗?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乾隆的身世不会有问题。
因为首先,乾隆出生的时候,胤禛的三儿子弘时还在,虽然胤禛这位劳模的子嗣很少,但也没有必要去抱一个汉族人的儿子混淆爱新觉罗血统。所以,换孩子这个做法从动机上分析就有问题。
其次,海宁陈家在清朝的时候的确非常显赫,但是陈家的家底是从明朝就起来的,整个家族在康熙年间达到鼎盛。
而且,乾隆6年的时候,陈家的一位官员还被乾隆当众斥责:“少才无 能,实不称职”,然后给革职查办了。要是他和陈家真有什么关系,也不会如此不留情面。
再者,曾经有学者进行了考证,乾隆虽然频繁去江南,实际上是因为海宁的潮灾,前两次没去陈家住则是因为当时灾害还不严重。
况且这皇帝出巡到地方上,顺势住在地方官员家中,太正常不过了。
第四,关于两块牌匾,其实也有记载说是康熙突发奇想,一天忽然问大臣们:“尔等家中都各有堂名,不如说出来,朕替你们书写,就当做赏赐如何?”
这个时候海宁陈家的陈 元龙上奏:“家中父亲年迈,80多岁了,所以想用‘爱日堂’做提字,以表孝心。”
康熙大受感动,大笔一挥就替陈家写了爱日堂的牌匾。所以这个牌匾压根就不是乾隆题的,主角都搞错了。
第五,清朝皇宫里面的孩子都要上玉碟的,出生之后立刻由宗人府记录在族谱中。胤禛本身子嗣就少得可怜,又怎么会让一个汉族人官员的子女冒充自己的孩子呢?
就算真的要抱养,找一个兄弟的孩子过继,或者宗室的孩子抱养,也比直接从臣子家中抱一个孩子合理太多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隆是陈家之子的传闻,在当时仅仅是被汉族人认可。
因为如果乾隆是海宁陈家的儿子,那么就说明,天下再次成为了汉族人的天下。经过汉族人的宣传,这流言愈传愈烈,还被记录在各种野史或者秘史中,流传至今。
不得不说,自古以来身在高位者都会受到很多非议和诟病,尤其是皇帝这个职位。
不管是汉武大帝,还是李世民等等都无法避免,乾隆的身世被如此质疑也属于正常现象。
不知大家对乾隆的身世,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