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朝废止。在清朝期间,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府县考、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后依次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清朝在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期间,曾发生过三大奇案,一个太高兴,一个太伤心,一个太悲惨。
第一奇:太高兴
相传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湖南临湘名士吴獬与曾国藩之孙曾重伯、名门公子魏候平三个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三人难得见面,见了面后他们畅叙欢情,一起分享上好的茶肴和 “五更鸡”。吴獬煲了一锅火腿金钩鸡松八宝粥。三个人聊天正高兴,曾重伯把脚一伸,一锅已煲好的香粥,倾得钵底朝天,一干二净,三人又恼又笑。
后来这三人参加科举考试,令他们高兴的是吴獬名列第一名,成为“解元”,曾、魏亦均高中,传为士林佳话。
第二奇:太伤心
兰州人秦霖熙中了清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进士后,将要参加保和殿皇帝的殿试,决出状元。秦霖熙文采出众,陕甘总督左宗棠决定选荐秦霖熙为本科状元,并嘱咐他在殿试时,试卷务必祥审细酌,坚持到最后交卷。
当时,因考场深广,透光不足,应试者均要自备小蜡烛,以便傍晚照明。秦霖熙在答完试卷后,他没有立即交卷,而是按照主考官的吩咐仔细核查卷面。他点起了蜡烛,没想到碰到了蜡烛,卷面被蜡液污染了。当时考试有规定,污卷不可以上交,秦霖熙伤心地只好袖起卷子怏怏而退。
秦霖熙因为考场失意,错失良机,失去了中状元的机会。此后,他淡薄科名,致力于医学,成为甘肃一代名医。
第三奇:太悲惨
历朝历代,对“高考”舞弊者,都是严惩不贷的。清朝雍正年间,俞鸿图担任湖北乡试主考官,他的小妾和家仆竟然串通,收受举人的贿赂,将俞鸿图的考题材料泄露。事情败露后,举子们群情激愤,雍正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将俞鸿图就地腰斩,以正视听。俞鸿图觉得自己很冤枉,腰斩之后,他用手蘸血连写七个惨字!
雍正听闻此事,查明了事情真相后,发现的确冤枉了他,叫人把他的身子用针线连起来,给谥号厚葬,随后废除腰斩罪。而俞鸿图也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个被腰斩的犯人,实在是命运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