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良曾被养女史小红这样评价:“我们知道宋庆龄,但不知道史良。她不是名门之后,也不是名人之妻,她是她自己,她所得所成皆是自我奋斗而来。”
被称为“民国最有才的十大女性”之一,史良为中国女性争来一份自由和庇护,亦是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长,可惜,似乎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名字。
史良的一生堪为传奇,有人感慨她不幸的遭遇,也有人羡艳她甜蜜的婚姻。
她的一生,有事业有追求,也有幸福的家庭。因为有个好老公,她的一生,都被宠成了小女孩。
一、求学梦行进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00年3月27日,史良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恶父母育有八个孩子,史良排行老四。
史良出生时,家道已经没落,一家人仅靠父亲史刚做私塾先生的微薄津贴来养活。
虽然家境窘迫,但父亲很开明。他始终秉承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坚持送大女儿上大学。奈何家中收入微薄,根本无力支撑剩下孩子们上学的费用。
没有学上,史刚就在授课之余,教未能入学的孩子一些民族故事,什么诸子百家、四书五经也会顺带着讲。
读书使人明智,史良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开始变得有主见起来。
7岁那年,母亲想为其定亲一位有钱人家的少爷。史良百般不情愿,一心只想读书,甚至以绝食抗议,最终母亲败下阵来,取消了婚事。
史良渴望读书,渴望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因生活拮据,她只能在家中帮父母分担家务。即便一双手被磨得粗糙不堪,她也从不埋怨生活的苦累。直到13岁,史良才在已经毕业、成为教员的大姐的支持下,正式进入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小学,就读四年级。
二、投身社会运动,用绵薄之力抗日救国
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史良知道,出身贫瘠的她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她憋着一股劲,刻苦学习,两年后毕业进入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后来,史良回忆起那段求学岁月,不禁感慨道:
“我在所有的求学时光真可以说是一个死用功读书的学生了,那股用功劲是没法形容的,心里只有书本,其他的什么也不留意。”
学习之余,史良还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
在五四风暴的激荡下,她萌生出了真理救国的思想。1919年,史良参加了五四运动,性格坚韧又有决断的她,曾担任女师学生会会长。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爱国运动,是常州学运的领导人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史良受其震撼,之后便积极投身于抗日爱国运动中,广泛宣传进步思想。她还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号召万千有血性的妇女走出家庭,抗日救国!
1936年7月,为了推动抗日,史良回上海后,开展了大规模爱国救亡宣传运动。后运动遭到镇压,史良、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和沙千里等人被逮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七君子事件”。而她,是这里唯一的女子。
三、弃政从法,被宠成小女孩
史良从师范毕业后,先后入上海女子法政学校、上海法政大学和上海法科大学学习。本来,她主修的是政治,但国家时局的动荡使她认识到,法律才是匡扶正义最好的武器,于是“弃政从法”。
1931年起,史良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法律生涯。她伸张正义、秉公持理,并在办案过程中遇见了小她7岁的陆殿栋,即后来的丈夫。
陆殿栋是出名的法律才子,曾留学美国哈佛,主修国际法,在法租界巡捕房任翻译。
法律的羁绊,使陆殿栋、史良越走越近。他们在和平饭店吃西餐,在大光明看电影,两人自然地相爱了。
陆殿栋是个心思细腻、体贴入微的男人。
史良每日要吃的药,他会提前包好每日三顿;家里的存折,陆殿栋细心收藏;有时,他会买来一束康乃馨插在花瓶里,让史良休息时能放松心情。
从工作到生活,史良被这个小她7岁的男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被宠成了一个小女孩。那时,她是很多女人羡慕的对象。
1950年5月1日,由史良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问世,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律。
婚姻法的出现,为在桎梏之下的妇女,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法律支撑。而今繁华早已落幕,或许她早已被人们遗忘,但她为中国万千女性所争取而来的权益,却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