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
先秦时期,民风开化,男女都主张自由恋爱,春天到来时,男男女女都相约外出一同约会。哪怕是私定终身,也是被默许的,但是想要结婚,就需要有一个“媒妁之言”。
先秦的媒婆属于“官媒”,这些媒婆都隶属于国家,她们掌握着年轻男女的生辰八字,若是到了婚适年龄,媒婆就会上门说亲,若是中间没有媒婆牵桥搭线,是不能结婚的。
《诗经·卫风·氓》中就讲述了“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这也是反应先秦婚姻的风向标,通过媒婆说亲自然要给媒婆送礼,越是大户人家,结婚就更加不能马虎,一定得是门当户对。
先秦民风还算是开化,进入封建社会,官媒制度取消,但依旧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父母的遗愿为尊,若是双方父母都满意,双方子女就得结下“秦晋之好”。
清末民国时期,这种封建思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民国往事》中也是讲究自由恋爱,但是出生在大户人家的子女,依旧没能摆脱这种枷锁。
扬州陆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盐商,祖上当过京官,陆家两位小姐更是扬州城数一数二的大美女,据说她们出门时,都会引起扬州城男女的“围追堵截”,到婚适年龄,但凡城内有名望的人都上门提亲,不过陆家拒绝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合肥张家上门,这才有了眉目。
合肥张家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大家族,张家先祖张树声是淮军、湘军二号人物,官至两广总督,跟李鸿章还是姻亲,可惜张家人丁凋零,张家第二代长房一直没能生下一个儿子,长房就从老五那里抱养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从小体弱多病,就给孩子取名张武龄,作为“长子长孙”全家人在他身上都寄托着希望,三个养母,一群七大姑八大姨都盯着他,张武龄饱读诗书,虽然不太喜欢封建规章制度,但还是听母命,上门提亲。
张家相中了陆家二小姐陆英,陆家对张武龄也非常满意,张家下了一笔非常丰厚的彩礼。
陆家也是扬州城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嫁妆自然不能少,结婚当天,陆家用十条船走水路,抵达合肥时,送嫁妆的队伍从四牌楼一路连绵到了龙门巷,整整十条街。
入门当天喜气洋洋,陆家二小姐一双丹凤眼,容颜甚佳,惊艳了满堂宾客,倒是有几位姨娘说:新娘子这双丹凤眼怕是短命相啊!
陆英和张武龄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不过两人也是郎才女貌,感情在婚后慢慢培养,张家本就人丁凋零,他们都希望陆英能改变这个现状。
陆英一口气连生了4个女孩,这让张家是人心惶惶,个个都觉得张家的香火要断了,后来一位张家小毛姐过继了老三张兆和,第五胎,陆英生下了男婴,张家人喜气洋洋,都说小毛姐是家中福星。
陆英生下一子后,不久又怀孕了,在她今后的人生中,又接连怀了9胎,但只生下了5个男孩,一共4女6子。
1921年,张武龄举家搬迁到了苏州,置办了一所学堂,事业顺风顺水,但就在这一年陆英也去世了,陆英去世的非常突然,这也引来了当时的媒体“追查”采访。
按照《民国往事》的两种说法,陆英可能是死在了产房,还有一种说法是陆英去拔牙,引发了败血病,仓促离世。
不管是那种说法,陆英16年连生14胎,身体一直得不到良好的恢复,抵抗力下降也实属正常。
令人可惜的是,陆英才36岁,几个孩子都没有长大,没能看到孩子们成家立业才是她最大的遗憾。
四个女儿个个有才,长女元和,精通昆曲,嫁给了顾传玠;次女允和,嫁给了周有光;老三张兆和嫁给了沈从文;四女充和嫁给了傅汉斯。
四个女儿都有好的归宿,叶圣陶还说: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