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每提及她的众多故事,都必然要说到皇宫之中、普天之下最为尊贵的皇帝,毕竟,平民老百姓家的事情又有多少可以说道的呢,他们整天的日子也不过就是最平凡的务农、采摘,为了一口饱饭而饱受生活之苦了吧。
可皇帝就不一样了,贵为九五之尊,他是全天之下人人关注的焦点般的存在,为了他一个人的舒适舒心,动辄就需要出动全京城上下的力量为其办事。
对于皇帝个人而言,手握至高皇权,最重要的职责和搭档当然是为了天才苍生而需要勤于政事,其次就是在自己众多的子嗣之中立太子,选好自己的接班人。
说到这立太子一事,想必很多人立刻就能联想到如今影视剧中经常刻画的后宫之争、党羽之间的权术之争了。古代女子的生活观念多以母凭子贵为基准点。
毕竟当时的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是低下的,他们往往只被视作是男人的附属品,所以如果想要获得稍高一点的地位,那就得指望自己的肚子来讨得有权势的男人欢心了。
对于皇室而言,皇帝自然是不缺妃嫔伴身的,后宫佳丽三千,几乎人人都向往着成为圣驾身边的红人,但是这样的红可决不单单是靠姿色胜出的,更重要的就是皇室的考核标准,看能否为皇家生下皇子。
为了给皇家开枝散叶,清朝皇室规定每年都会搜罗民间的各色美女举行选秀,于是各家各户的人们争相献出自家的芳龄女儿,只盼得有朝一日女儿能够在皇帝面前混好脸熟,最好是能达到独得皇帝圣宠的地步。
但是这样的局面也是要分皇帝论证的,如果是误国误民的昏君,那他对于妃嫔的宠爱多半就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欢心,而对于历史上的明君来说。
他的一举一动都受着文武百官和后宫的注视,所以他非常注重权衡之术,从不会过度的专宠一人,更需要考虑其家室是否能真正配得上自己的圣宠。
说起古代漫漫长河中最具盛名的几位皇帝,那就不得不提到康熙大帝了,他在位期间,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在东北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权。
统一了蒙古,三次亲征葛尔丹,平三藩,缓冲突,在他治理下的大清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进步与发展,所以说后世称他为“千古一帝”也是完全有据的。
但今天作者要和大家一起论述的其实不是康熙大帝的那些众人皆晓的丰功伟绩,而是主要来说一说他和他的一位庶妃的关系。
晚年康熙得子
十三四岁的年纪在如今的现代社会来说还只是一个读初中的青春期男女孩呢,但是在古代的时候,男女子到了十三四岁就硬要考虑结婚生子了的大事了。
康熙五十年,时年仅有十四岁的康熙庶妃色赫图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小皇子,这是康熙在位时其所得的第二十二个儿子,虽说康熙帝已经没有了自己初登位时初得皇子的那份惊喜和喜悦。
但如果那时候有摄像头的话,你会不由得感叹到,康熙对于这个自己的亲生儿子到来表现的未免也太冷淡了些吧。
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嘛,老来得子乃是家中一件幸事,可是已步入晚年的康熙在得知自己拥有了第二十二个儿子的时候,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喜悦,态度平淡的很。
就要说了,物以稀为贵嘛,身居那样的圣位,之前又有那么多的皇妃已经给他生下了二十多个儿子,所以后来再有儿子出生,康熙爷也就觉得不需要那么大费周折了。
许是步入老年的康熙帝已经心力交瘁无心顾及后宫之事?但康熙大帝在其他方面的作为也无法印证这一说法呀。
那是不是就要从这位皇子的生母色赫图氏身上找找原因了。
对于后宫的女人来说,自进宫以来一直身处后宫无人问津的人也大有人在,如果能有幸侍寝那就已经是一件要烧高香的事情了。把皇帝此后的生活舒坦了以后,接下来就要指望自己的肚子了,母凭子贵的观念尤其在后宫女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但是色赫图氏始终没有等来康熙帝因为她给自己生下了小皇子而对她有任何的封赏,她始终还是地位低下的庶妃一名,没有任何封号,其实仔细说来庶妃在皇宫中的地位也就只比宫女们高那么一点点。
那时因为康熙与色赫图氏的年龄差距太大了,皇帝并不宠爱她,感觉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做不了自己的贴心枕边人?
这倒也是事实,即使到了康熙老年的时候,一年一度的选秀活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当十四岁的色赫图氏被选入宫中被得皇帝圣宠的时候,康熙帝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
这五十多岁的年龄差,放到现代社会来说都是祖孙一辈的人了,可那时候还要一个十几岁的妙龄少女去伺候自己爷爷辈的人。
史书上有关色赫图氏生子之后并未得到封赏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详细的记录了,后世只知道她的后半生大概过的是平安的吧,虽说没有加官进爵,但平安终此一生对于后宫女人来说也算是一种万幸了。
但是康熙帝为何就是没有对色赫图氏封赏呢,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需要来细细研究一番的。
康熙帝为何不赏赐色赫图氏?
首先可以结合色赫图氏的家室背景来分析分析,古代皇室其实能在后宫之中真正得权得势的妃嫔们,没有多少是真正出自于贫寒的,大多数他们本身的家族就是朝中要员,也就是现代俗称的“家里有矿”。
而反观色赫图氏,她只出生在一个小官家庭,父亲是员外郎多尔济,而员外郎这个官职在清代官场来说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官,它是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名,除六部以外,太仆寺、内务府之类的官署都设置有员外郎,所以色赫图氏的父亲只是一个品阶十分低微的小官员。
他父亲的官职能给色赫图氏唯一的帮助就是能让她有机会进入皇宫成为秀女,也就仅此而已。
其余的要说起色赫图氏真正能够得圣宠的原因,想来也与她自身的出色长相有着极大的关系了,虽说家世平平,但十几岁芳龄的娇容定是还能让皇帝赏玩一番的。
其余的在后宫之中像色赫图氏这样平平家室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康熙完全没有必要有因为这样的一位早已在皇宫中显得不那么稀缺的小皇子而费神封赏了。
再结合当时清廷的时局,清军入主中原之时,其实还正处于清廷统治根基尚不稳健的时候,东有朝鲜,西北有蒙古,还有明朝残余势力的地方割据。
所以对于清政府而言,他们正是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来稳固自己统治的关键时期,对于皇帝而言,在这一时期的任何婚约和联盟,其实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牵连基础之上的。
虽说在明面上,清政府规定后妃不得干政,但是如果枕边能有一位家室显赫之人,那必然是对自己的江山社稷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
古代王室之中,家族利益之间的纠葛也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大特色。
康熙作为一代明君,她内心清楚地知晓后宫与朝堂之间的一种不可言说的联系,但是迫于后宫数量实在过多,为了方便管理,方便识别真正有用之人,在他在位期间,还对清代的后妃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什么样品阶的后妃对应什么样的等级、格局的待遇和寝宫,他将后宫中的嫔妃数量控制在了一定范围内,所以后期的论功行赏就显得更加的严格和珍贵了。
所以像色赫图氏这样没有雄厚家世支撑的人,对稳定康熙帝统治根基的人,即使给他生下了一儿半女,他严格的后宫制度也没有能让他给色赫图氏腾出个封赏的余地和必要性。
康熙本人的态度
虽说康熙帝在政绩上是颇有一番作为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在思想方面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对于当时女性角色的玩味态度。
对于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影响的儒家文化,康熙帝最喜欢的一句却是:“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无情一面。
最是无情帝王家,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康熙帝在闲暇时期非常喜欢和妃嫔们玩一个游戏,就是他通常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然后在他的座位前面,有一群等着和他嬉闹的嫔妃,但是他并不参与这场游戏其中,其实为了坐在宝座上指挥她们。
具体的操作如下,他会突然将一些做得非常逼真的假蛇、癞蛤蟆或者小老鼠什么的物件让太监们突然拿出来吓唬妃嫔们,抛出这些东西以后,妃嫔们就会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吓的四下逃散开来,尖叫着、崩溃着,搞得一众人都花容失色了。
康熙就以这些妃嫔们的失态为乐趣,他十分喜欢看他们丑态百出的样子。
还有时候,他会假意对妃嫔们说他想要得到对面果树上的果子,只见为了讨皇上关心的妃嫔们就会一下子争先恐后的跑到对面的树上去爬树,悲哀的是,这群因为裹脚而跑不动的妃嫔们就又会因为摔的四仰八叉的。
由此,其实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下,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对于女性有这样的态度其实也不足为奇了,所以对于出身卑微的色赫图氏,不受提携也是帝之常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