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七年,清缅战争爆发,按照一般逻辑,以清朝的体量和综合国力,区区一个位居中国西南边境的缅甸,完全不在话下。更何况,在清缅战争爆发之时,清朝正处于最鼎盛的康乾盛世时期。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清王朝不仅没有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缅甸,反而多次遭到惨败,更受到了19,000人的巨大伤亡。
最终,这场战争于乾隆三十四年以议和借口停战,实力强盛的清军竟然惨遭战败。其实在战争爆发之前,清朝廷与缅甸的邦交关系处于缓和状态,那么,乾隆为何会在1762年选择对缅甸开战?实力强大的清朝为何又在这场战争中落得一个铩羽而归的下场呢?
乾隆对缅甸发动战争,其原因在于军机大臣刘藻的奏章,刘藻在奏章中写道,西南边境有缅甸莽匪入侵,这些人野性难驯、扰害边境,不是清朝廷法则。所以,乾隆便下令,让刘藻调兵剿匪,务必要让这些匪徒根株尽绝。但是清朝边境官吏在上报边境莽匪一事上,其实对皇帝有的刻意隐瞒之举。当时缅军所骚扰的主要是一些边吏土司,这些土司被缅军侵扰追索“花马礼”,他们敢怒不敢言,一直在私下里秉持着“以清为父,以为母”的政治态度。
所以,这些土司在成为清朝内地土司的同时,又无法彻底摆脱缅甸控制。因此,他们在上报劫掠事件时,只能故意隐去缅军索要花马礼这种涉及政治问题的信息,以免清朝廷追究自己归属于两国的问题。这种错误的奏章,让乾隆误以为是缅甸境外的贼匪一直在侵扰边境,而非缅甸新王朝的军队。由于上奏信息偏失,让乾隆对于局势作出了误判,起初,乾隆只是当初将此事当成了一场普通的剿匪,而非两国之间的战争。
正因如此,乾隆才派出了一介书生、并不知兵的刘藻负责此次征剿事宜,这也为后来清军战败埋下隐患。刘藻虽担任云贵总督一职,但是他只是一个书生将兵,根本不懂得如何作战。除此之外,当时与缅军交战的云南军队组成,是军纪松弛、欺瞒蒙混习气严重的云南地方绿营兵。这支军队在清军战斗力中相对较弱,再加上当时的统帅又不懂兵法,这让清军与缅军交手之时处处败绩。不仅如此,为了粉饰太平,不遭受朝廷怪罪,上报乾隆的奏章又处处言胜,这让清军在这场战事中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后来,战败的刘藻革职自杀以后,陕甘总督杨应距、云贵总督明瑞,以及乾隆的心腹重臣傅恒都接手了此次战争,清王朝三次出击,动用精锐部队6万多人,那么,清军为何还是落得一个铩羽而归的下场呢?造成这种惨烈局面的根本因素,就在于当时缅甸所使用的大量西方洋枪洋炮。
当时清军实力确实不弱,但是从武器装备而言,缅军绝对要胜于清军一头。缅甸新王朝的军队在统一缅甸的过程中,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武器支持,这些装备着西洋枪炮的缅甸军队,让清军遭受了极大的伤亡。而乾隆年间清军手中所使用的武器,仍然是一些老式火器,清朝在装备上吃了血亏,又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赶上西方的军火器发展,所以,清军也只能选择铩羽而归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