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一直都是家庭关系中的“大难题”。
婆婆作为长辈,在讲究孝道的大背景下,天然就拥有了远比儿媳更大的“权力”。在很少涉及到人权的封建时期,婆婆更是能够直接决定儿媳在家里的地位和待遇,对她的人生起到绝对的掌控。因此,那段时期也冒出过不少婆婆逼死儿媳的恶性事件。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西方先进思想传入,民众受到一定启蒙,这种可怕的“掌控”的力度也在逐渐削弱。但即便如此,在一些“传统”的家庭里,这种现象还在以一定的程度继续呈现。
比如,著名女作家苏雪林的母亲就时常受到苏雪林祖母的磋磨,后者因此被称为“民国第一恶婆婆”。
而“民国第一恶婆婆”犯下的一个比较大的过错就是执意与儿媳一同产子,等到孩子出生后又要求儿媳替她喂奶,硬生生饿死了孙子。
苏雪林的祖母
苏雪林是一位勤奋的作家,其执笔时间之长,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而造成她如此勤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机会难得”。
苏雪林尽管出生在清末一个士宦之家,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还有一个出生名门、以贤惠著称的母亲,却也因为女子之身,在求学、求知、发展事业的事情上一再受到了祖母的阻拦。她的母亲也因接连生下四个女儿,一直遭受着她的祖母的苛责。
苏雪林的祖母是一位深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传统女性。从嫁入苏家以来,她就把生育孩子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任务,又把接连生下十几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功绩,在后来入门的儿媳面前更是摆出了一副“苏家大功臣”的姿态。
苏雪林的母亲杜氏
苏雪林的母亲名为“杜氏”,出身名门,从小就受着三从四德的教育,被养得温惠孝顺,等来到苏家之后,她就把丈夫和婆婆都“奉上了高位”。
然而,即便如此,她也难以从婆婆身上换来善意。
苏雪林的祖母认为,儿媳就是用来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工具,因此,等到杜氏嫁入苏家之后,她就一边给她立规矩,一边盯着她的肚子。
苏雪林的祖母不愿意儿子与儿媳太过亲近,自杜氏入门之后,她就要求杜氏到自己身边伺候起居。
杜氏不仅被要求着给她做按摩,还要被督促着在寒冬腊月里给她洗衣服。苏雪林的祖母几乎把所有原本能安排下人的粗活、累活都让杜氏做了一遍。
而这些哪里是一个大家闺秀能够一下子承受的事情?很快,原本还娇艳如鲜花的杜氏就如花败一样变得憔悴不已。
杜氏更加受到苏雪林祖母的磋磨,是在苏雪林等姐妹相继出生之后。从那之后,苏雪林的祖母每见到杜氏,总要阴阳怪气一番。然而,她忘了,杜氏也曾生下过她想要的孙儿,而这个孙儿还是因她而半途夭折。
一同产子,一活一死
在杜氏入门之前,苏雪林的祖母就已经先后生下了许多孩子。
在一直信奉“多子多福”、又将生育孩子视为自己的唯一价值的她眼里,苏家的孩子是更多更多。然而,随着年纪渐长,她也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身体情况,在意识到自己基本没有奶水之后,停下了“生孩子”的步伐。
只是,当杜氏嫁入苏家、成为她的儿媳之后,她就重新生出了“希望”,认为可以和儿媳一同产子,然后再让儿媳帮她喂奶。
在她的执意追求下,最终,婆媳二人先后确诊怀孕,八九个月后,两人又前后脚生下了各自的儿子。
尽管两个新生儿都是还未知事的小婴儿,但他们之间却不是同一个辈分。苏雪林祖母生下的儿子,自然是杜氏所生之子的叔叔,也是杜氏的小叔子。
因此,当得知苏雪林的祖母想要自己给小叔子喂奶的时候,杜氏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然而,苏雪林的祖母强势惯了,哪里又会考虑杜氏的想法。苏雪林的祖母丝毫不担心杜氏的名誉因此受损,因为她完全不在意杜氏的声名如何。因此,哪怕这是聘请一位奶妈就能解决的小事,她也要让杜氏在里边吃了亏。
更过分的是,苏雪林的祖母还要求杜氏必须先喂饱小叔子才能喂儿子,一旦杜氏没有照做,就会被她又打又骂。而哪怕杜氏已经喂饱了小叔子,再抱起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也会被苏雪林的祖母破口大骂,被指责是苛待了小叔子。
苏雪林的祖母找到“理由”,就可以肆意对着杜氏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杜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不仅思想上极力忍耐苏雪林祖母的指责,行动上也配合着苏雪林祖母的要求。
这样一来,她自己的孩子就只能进食没有什么营养的米汤来充饥,后来早早因为营养不良、体质弱而夭折了。
但一直到这个时候,苏雪林的祖母也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相反,她把“克死亲儿子”这个罪名套到了杜氏的头上,后来更加重了对杜氏的磋磨。
等到日后杜氏接连生下女儿之后,她又在人前阴阳怪气地嘲讽道,“我们家儿子娶了个好媳妇,生儿子都不会生”。这样的人,的确能够坐稳“民国第一恶婆婆”的“宝座”。
小结:
嫁入苏家,是杜氏一生不幸的开端。她原本就被养得温厚孝顺,没有主见,柔弱不堪,再遇上不维护妻子、孩子的丈夫和喜欢苛待、磋磨儿媳的婆婆之后,日子就变得更加糟糕起来。
甚至,在她被逼迫着为婆婆喂养小叔子的时候,她的长子却因为营养不良而早早夭折。这实在是一件可悲又可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