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历史,大都会存在分裂。满清皇帝是历代王朝中最好的,没有像明朝那样不理朝政、修仙炼丹、专事玩乐的皇帝,但与西方的交锋中国土丧失,主权分割。面对西方世界的强权,一忍再忍,穷则思变,一改固步自封的早期外交策略,试图自强以对抗西洋。从用到体,从武器到语言,从本土到他国。
第一个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励志让更多的人去美国留学
容闳,广东香山县人。现在香山县已经没有行政区划。清朝时期,香山县包括澳门。当地有很多传教士开办学校、医院等,吸引当地人信教。
容闳在7岁时,去澳门就读于传教士设立的女子教会学校,容闳是属于其中的一个男生班。1839年,中英交恶,容闳失学。1843年,进入香港马礼逊学校就读,校长是布朗牧师。1847年,18岁的荣闳跟随布朗牧师到美国学习,先在麻省孟松学校(大学预备学校)就读。1848年,在基金会的资助下进入耶鲁大学。1854年,荣闳毕业,当年有98名毕业生。1876年,获耶鲁法学博士学位。
荣闳耶鲁毕业像
荣闳归国后,从事不少工作,在上海颇有名气。尽管赚不少钱,但其让更多学子去美国留学的目标并没有失去。没有实现与达官贵人的接触,转而去太平天国寻找机会,也没有实现。1863年,受曾国藩的约见,委托荣闳去国外购置机器,在国内建设机器制造局。由于机器都是外国购进,需要专门的人才维护运行,荣闳建议在机器制造局旁建兵工厂,这样就不用雇佣外国人了。得到曾国藩的支持。其后极力建言派遣留学生,在第一批留学生赴美中担任副委员,带队前往美国。
朝廷大员的支持:曾国藩、李鸿章的变革
荣闳是留学计划的推动者之一,留学计划之所以能实现,更重要的的朝廷大员的全力支持。
洋务运动是一步一步推进的。先从器物再到文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满清与外国的谈判交流越来越多,可是国内没有翻译人才,总理衙门奏请要培养翻译人才,设立了京师同文馆,由于找不到国内的老师,只好找了洋教习。第一年只招了十名学生。其后上海、广州都设立了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但远远不能满足与西方打交道的需求。
曾国藩、李鸿章上奏折建议派遣留学生。荣闳在购买机器后已经和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但并没有得到曾的响应。1870年,荣闳在天津处理天津教案时做翻译,重提留学计划,曾国藩同意把留学计划上奏朝廷。
曾国藩
在奏折中讲派遣留学生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他们认识到机器制造背后的数学、物理、天文等知识,“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实现收久之大效。
留学规划:四年120人,留学15年
留学规划从各省聪明的幼童中每年选拔30人,4年共计120人。留学15年后,分批返回。幼童出国前就赐予“生员”资格,也就是秀才。不准入外国籍,也不能私自先回国。
留学费用全部由朝廷负责。每个幼童来回车马费790两,每年生活费400两。还有带队、翻译的薪水。每年留学事务的预算是82500美元,差不多是1.6万两白银。
詹天佑的父亲的甘结书
选拔幼童并不容易。那个时候中国人对外国的认识还是蛮夷之地,没有文化,甚至吃人。选中的幼童要和朝廷签订甘结,就是保证书。詹天佑的父亲的甘结内容为: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童男詹天佑,年12岁,身中面圆白,徽州府婺源县人氏。曾祖文贤,祖世鸾,父兴洪。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詹兴洪亲笔画押
里面写到生死由命,朝廷概不负责的意思。
第一批留美幼童
1872年,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从上海起航到美国。
在当前来看,出国留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但在清朝那样固步自封,以天朝上国自居,民众对外界不了解的环境下,做出官派留学生的决定,并愿意把孩子送出去确实非常艰难。荣闳1854年从美国回国,等待、努力了18年才得以实现其选派留学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