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看过《雍正王朝》的观众一定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可以说是大清王朝的最大的功臣之一。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爱新觉罗家族的大恩人,却在雍正四年,也就是公元1726年1月13日,伴随着雍正皇帝的一道死令,草草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那么雍正皇帝为什么这么急于赐死年羹尧?年羹尧的家人在他死后,又将何去何从呢?这个还得从年羹尧一生的经历,以及和雍正皇帝的关系说起。
您别看年羹尧最后落了个【抚远大将军】的称号,以为年羹尧武功盖世。其实年羹尧本是进士出身,早期担任乡试的主考官,内阁学士等文职。
直到康熙五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18年,康熙大帝欣赏年羹尧的才华,才让他处理军务,而雍正即位后,更加看重年羹尧,让他接替十四阿哥允禵的职位,掌管西北军事大权。在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被特授了抚远大将军的称号。
按说一个文官出身去执掌兵权,会不会重蹈战国时期赵国赵括的覆辙,只会纸上谈兵啊?况且年羹尧还是一个汉人,让汉人统帅八旗子弟在大清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也看得出来这回雍正皇帝真是下了血本了。
好在年羹尧也并没有让雍正皇帝失望,上任后先把大军里的内部权力关系捋顺了,确保没有了后顾之忧。没过多久,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西北地区陷入了一片战火中,形势十分危急。而年羹尧临危不乱,统领各军人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平定了叛乱,年羹尧也由此一战成名。
年羹尧凭借出色的成绩,等到十月回到北京的时候,雍正帝特意赏赐了双眼孔雀翎、四围龙补服以及大量的钱财,这对年羹尧来说,这是莫大的HONOR啊!
此时的年羹尧可以说是春风得意,荣宠至极,权力势力都达到了顶峰。也足可见雍正帝在君臣知遇方面的恩重情深。
雍正帝甚至给年羹尧写了一封“基情四射”的表彰信,信中主要意思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你这算立了大功了,朕疼你都不知道怎么疼好了!对此后世《雍正传》的作者冯尔康评论就八个大字:“不伦不类,令人肉麻”,不过也足可见年羹尧在雍正帝心中的特殊地位。
那时候,可谓是雍正与年羹尧的“蜜月期”,这主要源于清代早期一直提倡的君臣关系:君臣一心。君臣之所以情深义重,全都因为君明臣贤,各安其位。若说年羹尧有如千里良驹,那雍正皇帝就是相马的伯乐,能识千里马。在雍正看来,年羹尧建功越多,越能彰显自己有道明君的风范。
然而就算是在年羹尧鼎盛时期,皇帝的赞许也并非毫无保留。
在表彰年羹尧青海军功时,雍正特意说了一句:“虽方略由朕指授,而多度机宜,调遣将士,决胜于旬日之间,宣威于万里之外。
“说白了,就是你年羹尧能征善战,那主意还不都是我雍正爷自己出的,你再能耐,你也就是个忠臣,你的谋略和决策,也只能顺着我雍正的意志进行延伸,你只有权势依附于皇权之下,才能做到【千古君臣的知遇榜样】。
也就是封建帝王提倡的皇权至上的基本原则不能变。
起初年羹尧对于皇上的信任那是感恩戴德,然而随着他权力地位的提升,身边巴结奉承的人可就多了,按今天的话说,出现了不少“尧吹”。
首先这位“尧吹“代表叫汪景祺,特意从河北邢台出发,大老远地跑到陕西,来面见年羹尧,还亲自写了《读书堂西征随笔》二卷,算是学习了年羹尧精神文件的读后报告吧。
并赠与年羹尧收藏,夸赞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历代名将郭子仪啊、裴度啊,跟年羹尧一比,那就是烛光萤火比日月之辉啊!这开天辟地以来,能立下如此奇功的,只有当今盛世下的大将军您啊!
至于雍正皇帝所说的谋略方针,不重要,不重要啦!您瞧瞧,这位为了吹年羹尧,是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脸都不要了。
要是光他一人这么吹也就罢了,这紧接着又冒出一位“尧吹“来,钱名世。这位可不一般,号称当年”江左十五子“之一,文学上小有名气,甚至参与了《明史》的编撰工作。
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后,这位特意送了八首诗给年羹尧,其中有那么一句,“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拿年羹尧与清圣祖康熙相提并论。可见当时人们的趋炎附势之心啊。
这自己的粉丝多了,年羹尧自己也有点飘飘然了,慢慢被忽悠的找不到北了。从此开始骄傲自满起来。公元1724年,年羹尧西征归来,进京前还特意打招呼,所到之处,所有地方官员都要在路边跪着迎接他。
这下可炸了锅了。跪迎,你什么啊你就跪迎,你官衔再大你顶多也就是地方官员的上级,真拿自己当皇上了。没办法,当时年羹尧心高气盛,地方官员又惹不起他,只能跪在路边迎接他。
这小地方的官员也就算了,可年羹尧到了京城天子脚下,依然如此,甚至有王公大臣下马给他打招呼,年羹尧看都不正眼看他们一眼。甚至大摇大摆地骑着马走到雍正皇帝的面前,足足顿了10秒才从马上下来对雍正行礼。愣是把雍正臊了个大红脸。
面对年羹尧的傲慢,雍正皇帝不是没有提醒。在雍正二年十月十五日,雍正帝就召集诸王、群臣、对着众位就发出感慨:“当年我身为皇子,不知道原来当皇上这么难,诸位群臣无法理解啊,当然了,众位做大臣的也不容易,所谓为君难,为臣也不容易。
就借此告诫群臣,【君明臣贤】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各有各的难处,相互理解,才能治国安邦。
得意忘形的年羹尧
然而年羹尧并不把雍正皇帝的善意提醒当回事,反而变本加厉了其他,他送别人东西,别人要谢恩,吃饭叫用膳,而且掌握了生杀大权,真拿自己当了土皇帝了!不光如此,年羹尧还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光是贪污受贿就有百万钱粮之多。
这可令雍正皇帝大为不满,我这一再强调功恩之难成就,尤其是【保全始终】是极难之事,就是提醒你年羹尧要懂得【自招自感】,否则将【返恩为仇】,你这倒好,蹬鼻子上脸是吧!行,看我怎么治你!要知道上一个在大清朝有如此权力的汉人可叫吴三桂啊,我这可不想再培养出来一个“年三桂”!
那位说了,年羹尧可是征西大将军兼陕甘总督,手底下有十几万大军呢,况且还有陕甘两个省份作为后援供应,这么个西北王,雍正有招治他么?其实雍正早就在他身边安排了一个眼线了,这就是年羹尧的死对头孙嘉诚,年羹尧干的那点缺德事,也是通过孙嘉诚传到皇帝耳朵里的。
这年羹尧哪能忍啊?结果先斩后奏,咔嚓一刀,孙嘉诚就这样领了盒饭了。雍正一看,朕的心腹都敢杀,行啊,你小子这是要造反了。雍正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要办年羹尧,还得分三步走,首先得有接班人啊,雍正命人赶紧通知岳钟琪将军,准备接替年羹尧的大将军一职。
另外得保持情报的顺畅,这就需要联系雍正早就安排在年羹尧身边的密探伊兴阿将军,将年羹尧的一举一动都逐一汇报,让一切尽在雍正掌握中。
最后的工作就交给了图里琛啦。
这事也好办,图里琛得到雍正秘旨后,趁年羹尧不在中军的时候,立刻在营中宣布,任命岳钟琪为新任大将军,年羹尧手下众多核心部下全部升职。唯独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一职。
那位说了,年羹尧知道后还不得气的索性带兵谋反了?要不说雍正帝高明就高明在这儿呢?谋反,谁跟你谋反啊?过去那农民起义,那都是吃不上的,受压迫的,起义闹事,如今你年羹尧手下几位大将,我都给你升官了,高兴还来不及呢,还谋反,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作死玩么?
而年羹尧一夜之间,从征西将军调成了杭州将军,看似损失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因为这个将军说是从一品,其实除了负责杭州驻防军的训练,剩下的所有事都不归将军管,这个将军是受制于总督的,可以说是一点实权没有。
雍正皇帝当然希望年羹尧被降至之后,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然而年羹尧可没有,继续在地方上贪污钱财,甚至在当地挑选美女,收入自己的后院中,每晚休息时还通过翻牌子的形式来挑选侍寝的妻妾。据说光是妻妾就有80人之多。
刚巧这一年出事了,赶上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天文奇观了,是“日月同璧、五星联珠”,这是大吉的祥兆啊。
于是官员们是纷纷上书向雍正帝表示祝贺,夸耀咱这大清帝国是风调雨顺,前景一片光明啊。这“拍马屁”的事,年羹尧不能落下啊,也急忙上表奏章,结果倒霉就倒霉在这奏章上了。一着急,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了,这一下可使雍正皇帝是勃然大怒。
这就写颠倒了一句成语,至于那么大罪过么?要知道,雍正可是一直以“朝乾夕惕”作为自己自励和自诩的口号的。
这句话出自《周易.乾》意思是说:君子整天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每晚都要进行自我反省来激励自己,即使找到自己的错误,仿佛身处危机险境一般,这样才不会由麻烦。
雍正帝把其视为至理名言,基本相当于大清王朝的治国基本指导方针,这么重要的政治纲领口号你都能写错了,接着贬值,你啊,杭州看大门的去吧。贬职为一等轻车都尉,相当于杭州城门口看守室老大爷。
此时的年羹尧居然还心存幻想,居然逗留在仪征观望不走,还请求西安府咸宁县的知县,帮忙求求情,争取能保留川陕总督的职位,还亲自上奏跟皇上说:“臣不敢久居陕西,但也不敢去浙江,我就在仪征水陆交通之处侯旨吧。雍正一看:呵,还敢抗旨不尊了?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此时朝中众多大臣纷纷上表,揭露了年羹尧以往所犯的罪行。都说年羹尧居功自傲,不但贪污受贿,更是结党营私,这样的人不除,将来大清永无安宁之日,国将不国啊!
直隶总督李维钧更是连奏三本,痛斥年羹尧祸国殃民,残害百姓。
这一下真是墙倒众人推了。最后列出的罪状竟有92条之多,其中大逆不道的罪状5条,欺君之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同年九月,更是查出年羹尧在制作私盐时,因贪污受贿,无辜害死的冤者竟然多达七百多人。这下没法洗了,雍正一声令下,全部剥除年羹尧所有官职,立刻逮捕入京,当即赐死。
这之前跟雍正帝亲如恋人的亲信,就这么被雍正帝无情的咔嚓啦?这里面当然雍正帝自己也有私心,这个私心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的子孙后代。
我们都知道雍正的这个遗诏,弘历也是康熙爷钦点的接班人。可是当时在外人看来,年贵妃的儿子才是最有资格的皇位继承人,尤其是1721年出生的八皇子福惠。
这年贵妃是谁啊,正是年羹尧的妹妹啊,雍正是宠爱至极,年贵妃也成为了整个清朝唯一一个获得贵妃和皇贵妃双重称号的汉人嫔妃。说句俗的,有年贵妃在,雍正就没跟其他人生过孩子。
可考虑到弘历的即位可就大不一样了,如果让弘历即位的话,年贵妃如此受宠,年羹尧势力庞大,必然会给弘历即位带来巨大的阻碍,到时候是选弘历还是福惠,可就不好说了。
不如先下手为强,为了弘历的顺利登基,就必须要先除掉年家的实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1725年11月底,年羹尧还在蹲大牢的时候,年贵妃就因为思念她这位哥哥,忧郁成疾病死。一向勤勉执政的雍正帝中断了足足五天的政务,令宗人府按照最高规格下葬了年贵妃。
一个月后,也就是1726年,年羹尧被赐死狱中,红极一时的年羹尧盛极而衰,年仅47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1728年,也就是雍正六年,小皇子福惠夭折了,自此弘历即位再没有任何阻碍。
既然要铲除年家的势力,年羹尧的家人下场又是如何呢?
年羹尧的长子年熙早在1724年因病早逝;次子年富因为深度参与了年羹尧一案,作为同党,被判斩立决。其他儿子只要年满十五岁的,全部流放充军,永不得为官。
而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和兄长年希尧因为没有参与此案,只是被革职回家,卸甲归田。
到了雍正五年,雍正帝大发慈悲,赦免了之前流放的年羹尧的各个儿子,让他们回家照顾老人年遐龄,也算是对年家的一种安慰吧。
年遐龄于雍正五年五月去世,雍正帝并没有因为他是罪臣之父就有所怠慢,仍然按照一等公爵的规模为其治丧。
年羹尧的那80多个貌美如花的妻妾呢?
说是80多个妻妾,其实只有两个是年羹尧的正妻,第一位正妻出自纳兰家族,帮助年羹尧迅速飞黄腾达,但没过多久便去世了;第二位妻子则出自王公贵族,年羹尧死后,也被雍正帝赶回了娘家,与年羹尧彻底脱离了关系。
剩下的妻妾也被一个个发卖,出自大家族的还好,基本都被大家族出钱将这些女子赎身买回,但再次嫁人肯定是没戏了,基本也都看破红尘,出家为妮,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了。
而地位低下的,基本也都沦落红尘,被卖到风月场所,很多人自感生活无望,也便早早离世了。
至于之前那位把年羹尧吹上天的“尧吹“汪景祺,皇上在年羹尧被抄家时,居然搜出了这本《读书堂西征随笔》,看了两页,鼻子差点没气歪了。
直接提笔评论:“悖谬狂乱,至于此极!“简直就是荒谬透顶,这大逆不道的孙子还留着干嘛,不仅被斩首示众,更是把他的头颅悬挂在菜市口长达十年之久。
而汪景祺之妻也被发配到黑龙江为奴,兄弟亲人皆被革职,发配到了宁古塔。雍正帝也借此杀鸡儆猴,给那些私下里搞个人崇拜的看看,这就是挑战君权的下场。
唐代著名武吏来俊臣在自己著作的《罗织经.事上卷》中曾经有过这么几句话: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
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对没有特有德行的,所以功劳一定要让给上司,罪过要留给自己。高高在上的人,顺从他可让他感到安心,如果上面的人感到忧虑,忠于他可以使其免除忧虑。
这在年羹尧的事件上来看是多么的贴切啊!功高盖主,当一个人达到事业顶峰的时候,千万要居安思危,审时度势,切不可居高自傲,迷失了自我,最终落得跟年羹尧一样的下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