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真实的南京大屠杀到底多残暴?这位美国牧师偷拍的画面成为铁证

真实的南京大屠杀到底多残暴?这位美国牧师偷拍的画面成为铁证

真实的南京大屠杀到底多残暴?这位美国牧师偷拍的画面成为铁证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发布47个最新世界记忆名录,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七家单位申报的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入选。在这组档案中,一群西方人的档案尤其引人关注。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自七七事变后写了17封书信给妻子,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在南京的所见所闻。在日军破城后的第四天,马吉拿起教会配发的16毫米摄影机,把镜头对准正在蒙受巨大创痛的南京。

在1937年12月19日的信中,约翰•马吉的第一句话就是“过去一个星期的恐怖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在马吉所说的这“恐怖的一个星期”中,他在南京究竟都经历了什么?他的镜头究竟拍摄到了什么画面?

画面

1937年岁末的南京,日军对外籍人士的行动严格控制,摄影被绝对禁止。约翰·马吉在影片场记单的引言中写道:必须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毫无疑问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因此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也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这组影像的拍摄时间是1937年12月16日,这是约翰•马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的第一组画面,这组画面呈现的是中国妇女下跪请求日本士兵不要杀害她们的儿子和丈夫。

在这组画面背后,成千上万的平民就这样被绳索捆绑起来,驱赶到下关的扬子江边众多的小池塘和空旷的场地上。他们在那里遭到日军机关枪扫射、刺刀砍杀、步枪齐射,甚至用手榴弹处决。

这个抬担架的人和一大批中国人被带到了长江边上,据抬担架的人回忆,他们至少有4000人,他们就在那里被日本人用机关枪扫射。

这是一个七岁男孩的尸体,他被送入大学医院(鼓楼教会医院)三天后死去,他身上被刺刀刺了五刀,有一刀刺进了肚子。

就在马吉悄悄拍摄并记录这些画面时,还有一群人也拿着摄影机在南京城拍摄。

1937年12月14日,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文化电影部的摄影师白井茂一行抵达南京,他们奉命随军拍摄美化日军侵略的纪录片《南京》。

这部影片的摄影师白井茂在后来的回忆录里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的感受:我在扬子江边看到了枪杀,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许多人被枪杀,太残酷了,使我无法写下去。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一部分,我不能将看到的都拍摄下来,即使拍摄下来也要进行剪辑。

当时同在南京的美国人、鼓楼医院行政主管麦卡伦看到了白井茂一行在拍摄电影,日本人在安全区门外拍摄分发难民饼干的影片。但就在他们拍摄影片的同时,一批日本兵从后墙翻进院内强奸了约12名妇女,这个却没拍成电影带回去。

但约翰•马吉拍到了。

这个怀着身孕的19岁女子叫李秀英,因反抗日军的强暴被刺刀刺伤。当被送到难民医院时,她全身被发现不少于29处伤口。

这所房子里的一家老小,被日本士兵用各种残忍的手段强奸杀害了11人,幸存下来的两个小孩儿因为躲在旧床单下没被发现,而逃过一劫。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约翰•马吉回忆:“我从未想象过日本人如此野蛮,这是屠杀强奸的一周,我想人类历史上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如此残暴的事了。他们不仅屠杀他们能找到的所有俘虏,而且大量屠杀不同年龄的平民,很多人就像在田野上被猎杀的兔子一样,从南京城南到下关区,尸横遍野。”

真相

位于日本横滨的报纸博物馆收藏了一些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报纸的报道。其中《朝日新闻》的前身《东京朝日新闻》在1937年12月13日到12月31日,进行了七次美化日军侵占南京的专题报道。

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里,加拿大作家琳达•格兰菲尔德和约翰•马吉的儿子休•马吉在遗留的书信里发现了1937年12月19日《东京朝日新闻》的记者造访约翰•马吉的记载。

休·马吉

约翰·马吉之子

有人敲门,两个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很体面的日本记者走了进来,他邀请他们进了门,同意他们给坐在草地上做礼拜的人们拍照。

深感意外的马吉觉得这是一个让世界得知真相的机会,会说流利英语的日本记者给马吉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于是他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自己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日本记者,希望他能如实报道。

让马吉没有想到的是,六天后的1937年12月25日在《东京朝日新闻》“南京在微笑”专题报道中刊登了日本记者在他家中拍摄的照片照片的文字说明却是“沐浴和平之光”。

琳达·格兰菲尔德

加拿大传记作家

约翰·马吉觉得这个记者非常具有同情心,但是之后这些照片被用作日本宣传资料刊登在日本的报纸上。

当日本当局在极力隐瞒真相时,南京城却成了一座充斥着屠杀和强奸的孤岛,日本军队在这座孤岛里、在他的身边,疯狂地制造着死亡和伤害。

约翰•马吉回忆:“我们的所见所闻只是发生在这个城市里暴行的一个零头,但我想这足以使你了解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所经历的地狱般的遭遇,这简直是一场噩梦,但我在夜间或早上醒来时却恐怖地发现这并不是一场梦。”

除了托人在1938年1月底带走的八盘,马吉胶片其余的内容大多是在1938年2月以后拍摄的影像,他在场记单里详细描述了这些影像的内容:

四年后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第二年,约翰•马吉作为检方证人前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作证,在审理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时,向法庭陈述了他在南京的所见所闻。

他的证言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采信,这次审判最终判决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等七名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1947年初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谷寿夫等南京大屠杀战犯时,作为屠城铁证,当庭播放了约翰•马吉拍摄的影片

约翰•马吉拍摄的影像自东京审判与南京审判之后,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20世纪90年代,其中的部分胶片才被重新发现,并被作为铁证分别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和德国波茨坦档案馆。

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园之中,矗立着一座外国女性的塑像,塑像基座上镌刻着四个字“永生金陵”。在大洋彼岸,美国密歇根州雪柏得小镇的盐河公墓,一块墓碑上同样镌刻着这四个汉字。墓的主人名叫明妮•魏特琳,正是东方校园那座塑像的原型。她在1937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挺身而出保护了大批妇女儿童。

她的塑像和墓碑上为什么都会刻着“永生金陵”四个汉字呢?她的命运又与南京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故事?

12月13日至22日 纪录大时代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十集连播,敬请观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时间,南京大屠杀,约翰·马吉,摄影机,画面,影片,日军,日本,刺刀,南京大屠杀,日军,日本,马吉,南京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美国,时间,南京大屠杀,约翰·马吉,摄影机,画面,影片,日军,日本,刺刀,南京大屠杀,日军,日本,马吉,南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美国,时间,南京大屠杀,约翰·马吉,摄影机,画面,影片,日军,日本,刺刀,南京大屠杀,日军,日本,马吉,南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