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9月3日,民国军阀张宗昌被刺杀于济南火车站。表面上看,这是一起简单地为父报仇的事件。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张宗昌死后,尸体暴露街头整整一天,无人愿意收敛。就连卖棺材的店铺竟无一家愿意卖给张宗昌棺材。最后还是张宗昌的大姨太从北京托运棺材到济南,这才将张宗昌安葬。
更离奇的是,刺客郑继成在押一个月后,竟被宣布无罪释放。出狱后,他成了满城称赞的义士。
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内幕呢?
整个刺杀过程就是导演也不敢这样拍
张宗昌可不是简单的人物。他是山东掖县人,16岁就离开家乡闯关东。从日俄战争后投靠张作霖,势力最大的时候还曾影响到江浙和京津一带。成为显赫一时的大军阀。
被刺杀的当天,张宗昌是被韩复渠率领一群山东省军政要员簇拥着送到火车站。当他站在车厢门口向众人告别的时候,刺客从站台上冲出来对着张宗昌就开了一枪。
这个刺客名叫陈凤山。枪响了,却没有射出子弹。陈凤山在开枪的那一刻,枪支临时出了故障,居然没有成功击发。
张宗昌一看不好,转身钻进了车厢。陈凤山追上车又是一枪,结果还是没有成功击发。张宗昌上火车之前在送行宴上将自己的配枪送给了石友三。这时候手无寸铁,只能从车厢的另一头跳下,从站台上向北而逃。
此时,郑继成也从人群中追了过来,开枪向张宗昌射击。终于,在两人的阻截和不断射击下,张宗昌被击中头部,死于非命。
郑继成完成刺杀后,并没有逃走,而是站在尸体旁束手就擒。在这个过程中,他高呼自己的名字,并向四周乘客说明是为父报仇。乘客们居然掌声雷动,拍手称快,纷纷夸他是条汉子。
张宗昌曾经高声呼救,但所有送行的军政要员们无一人下令相助。在张宗昌死后,他们更是转身离去,任由张宗昌的尸体暴露在站台上。
作死的心,谁也不能阻挡
很显然,张宗昌被刺杀,背后肯定有韩复榘的影子。但是韩复榘为什么要杀张宗昌呢?起因,不过是一场并不能当真的酒后吹嘘。
在直奉大战的时候,张宗昌已经是一方诸侯,而韩复榘此时尚未崭露头角。两人并没有相识的机会。
1932年8月,张学良召集华北驻军将领到北平开会,经过石友三介绍,张宗昌这才与韩复榘认识,两人称兄道弟,义结金兰。
张宗昌喜欢喝酒,而且一喝酒就喜欢乱说话。在酒桌上,他跟韩复榘吹嘘:“老弟,别看俺现在孤家寡人,俺在山东各处还有很多部下,俺回去打一声招呼,立即就能拉起一支队伍来。”
韩复榘当真了。当时韩复榘虽然表面上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实际上却把山东当做是自己的禁区。他是真的害怕张宗昌再回山东同他争地盘。
于是,韩复榘亲笔写了一封信,挑选了一批贵重礼物,让人带着到北平,邀请张宗昌到山东担任“剿匪总司令”。张宗昌不知是计,欣然欲往。
由于韩复榘的名声很不好。张宗昌身边的人都曾劝他不要去。张学良、吴佩孚、孙传芳也都认为韩复榘不可靠,亲自上门劝张宗昌不要去济南。张宗昌母亲祝巫婆凭直觉也认为儿子此去凶多吉少,力劝张宗昌不要去。
但是张宗昌此时满脑子都是东山再起的心思。不顾众人的劝阻,坚持带着几个随从去了济南。
张宗昌不知道的是,韩复榘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想要他死的不只是韩复榘,还有冯玉祥。
从酒桌上开始,韩复榘和石友三就一直夸张宗昌佩戴的德国手枪好看。张宗昌的脾性被对方熟知,果然豪气发作,解下手枪就送给石友三。石友三再三推辞,张宗昌坚持要送。
其实张宗昌不知道的是,在火车上,张宗昌的包厢前后两间,坐着的都是韩复榘派去的人。站台附近,也埋伏着韩复榘的人。
送行的人中,郑继成和陈凤山已经在韩复榘和冯玉祥的帮助下混入其中。而这两个人,都是冯玉祥的部下。
张宗昌死后,韩复榘表面上斥责手下保护工作没做好,暗地里让报纸大造舆论,揭露张宗昌当年在山东的暴行。冯玉祥也让人编写印刷了很多小册子,赞扬郑继成为父报仇,一时,郑继成为全国人崇拜的英雄、义士。
在冯玉祥和韩复榘的努力下,郑继成在刺杀张宗昌一个月后,被法庭宣布无罪释放。
这起暗杀事件就这样离奇的收尾。按照张宗昌的历史,即使他不死于刺杀,也必然会在历史的浪潮中为自己曾经的恶行付出代价。那个时代,军阀们总是在为自己的行动披上正义的外衣。例如韩复榘等人对张宗昌下手,不管描述得多么大义凛然,本质上依旧是军阀之间的相互倾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