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在历史上也是一们争议较大的皇帝,包括文学作品在内,人们所质疑的是他是否是正常继位,从而将他始终当成了一个比较残暴的皇帝。这种误解实在是太深了,其实雍正也是一门雄才大略的皇帝,而且他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勤政的皇帝。说白一点,“乾隆盛世”为中乾隆的功劳,而是雍正的功劳。
在古代,新皇帝继位都要进行大赦,雍正也没有例外。就在他继位后要行登基大典前夕,内阁给他起草了一份大赦诏书,并送给他过目定夺。这份诏书共包30条赦免内容,雍正拿到后一字一字看得非常仔细。当他看到其中一条时,立时面露不悦。这一条是要赦免什么呢?
让雍正不高兴的这一条是豁免官员亏空,也就是说官员在任所造成的国库亏空一律应该赦免。雍正说这不妥啊?你怎么能有这一条呢?于是就把内阁大学生们叫来。这些大学士们就跟雍正讲,这也是惯例呀,每个新皇帝登基,都应该有这一条。雍正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这是给贪官污吏、还有亏空国家钱粮的这些官员免死牌了吗?这个字不能签。最后,内阁就按照雍正的意思,把这一条从30条当中拉掉了。这是发生在雍正元年的事情,殊不知雍正的这个决定,拉开了他改革的大幕,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库亏空追缴运动,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雍正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对满朝的文武、下的臣子形成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震慑,意味着康熙朝那种宽松、清闲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也深刻地感觉到雍正并不按套路出牌,将会是一个非常难伺候的主子。看过历史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人肯定知道,雍正元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雍正早在当亲王的时候就知道国库亏空这档子事,所以,他一登基首先要做是、而且下决心要做是当然就是追补各地方亏空的国家钱粮。
雍正给户部下了一道长篇上谕,明确讲了三层意思。第一个意思讲是什么呢?就是钱量在国家稳定和安全当中的重要的意义;第二层意思讲了亏空形成的原因,是因为贪官污吏们装到自己的腰包,私吞了侵吞国家的钱;第三层意思是说他要重新整顿整治,严查亏空。雍正的态度非常严厉,但他在施行时却是非常精细,而且也不象传说中的残酷无情,不乏心胸宽大。
他明确规定以三年为期。他说自康熙朝以来这个亏空一直存在时间很长了,如果要绳以国法,那么明天好多人要人头落地了。所以他要求除陕西现在还在用、在打仗,其它各个省三年之内全部要把亏空查清楚,还要全部补上。三年之后如果再发生亏空,或没有补上,对不起,这时就要人头落地了。
雍正精心到了什么程度呢?他认为这样的事情,单纯一个户部也解决不了问题。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与户部上下勾结,及提高工作效率,他又新成立了一个机构——会考府。如果不知道有这档子事,任谁也想不到,雍正皇帝设立的这个会考府会是一个国家钱粮奏销的机构,肯定会当成是个专业考试管理机构。
他给会考府指定了四们总理大臣,那四个人是雍正非常倚重的。那第一位的就是他的铁杆兄弟怡亲王允祥,第二位是他的舅舅隆克多,第三位是内阁大学士白潢,第四位是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朱轼。会考府由怡亲王允祥总领事务,规定今后各地都来这个地方进行收支报告,并给会考府配备齐了员外郎、笔帖式等人员,启动开始办公了。那么,工作进展会很顺利吗?事实上,允祥刚一上任,就遇上了一个非常难办的钉子户。
会考府刚一开张,内务府在清查的过程中凑报说,康熙五十六年有一笔五十万两白银的亏空。内务府是谁管呢?皇十二子胤祹。可在追补的过程中胤祹强烈抵制,后来逼得过紧时,他竟然拉了许多家中的东西到长安大街上去卖,给雍正找难堪。允祥没有办法,只好上报雍正。那么,这个胤祹为什么会有如此底气?
说到这个胤祹,虽然同为皇子,他可是大有来历的,我们在这里还要多说道几句了。皇十二子胤祹深受康熙喜爱,他自小失去了母亲,由苏麻喇姑带大,所以他和苏麻喇姑感情非常深。苏麻喇姑我们知道,她是孝庄太皇太后的贴身侍女,也是后宫中康熙最为信任的女人了。胤祹曾两次代康熙祭祀,由于办事妥帖,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他还是康熙众多儿子中最为长寿的一个,乾隆二十八年才死的。
雍正知道带着重大,这个关系到亏空案还能不能继续查下去。所以,坚决支持允祥,并免去了胤祹的郡王爵位,将其降为贝子,并限期让他要将内务府的亏空补上。此时的允祥还是压力非常大,而且碍于兄弟情面,雍正就对允祥说:“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查也。”(雍正《上谕内阁》)在这种情况下,允祥才放下包袱,一查到底。
这项工作开展的其实也是非常艰难的,一直持续到了雍正六年才将地方的亏空全部查完,而中央及户部的亏空也在雍正七年才查完。雍正清查亏空案,给清朝带来了非常好的财政基础,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到了稳固的增长。康熙给雍正留下的家底大约为二千七百一十二万两白银,而到了雍正五年时,国库的存银达到了五千万两白银,这为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