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帝王心术,在《雍正王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追缴户部欠款的工作开总结大会的时候,康熙处理了桑佩、图伦升、邓元芳三人,这也说明了他才是大清帝国的话事人。
这三个人借国库的钱赚外快,有钱不还,康熙处理他们能够以正朝纲
桑佩借了国库十万两银子,跑到民间放高利贷,每月坐收五千两。
图伦升、邓元芳挪借国库的银子,又利用漕运的船做买卖,每月进账一万多两。
这种明显损公肥私的行为,康熙必须予以打击。如果不处置这几条蛀虫,国库会被掏空。
更令康熙生气的是,他们一边给康熙戴高帽子,一边谎称想办法还钱,实际上赚得盆满钵满。这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康熙不会容忍有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欺君。
给胤禛上了一课,也是一种批评,让他以后留点心
胤禛负责追缴户部欠款,结果该追的银子没追回来,该缓一缓的还闹出事。像桑佩、图伦升、邓元芳这样的人,胤禛丝毫没有觉察,还要等到康熙来处理,这是他工作失职。
康熙每宣布完一条罪状,镜头都会对着胤禛。康熙通过处置他们,间接地告诉胤禛:看人不要看表象,嘴上没钱的说不定腰缠万贯,你的案件侦查工作没有做到位。
通过这三个人以儆效尤,告诉其他欠款的人,赶紧还钱
欠款的官员太多,收上来的欠款不足三成。康熙之前已经发话,没还钱的全部抄家,结果大家还安然无恙。如果不拿出点雷霆手段,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大多数人的欠款都没有还清,也不能真的全部处置,否则朝堂都会门可罗雀。于是,康熙只能抓几个典型。让他们成为欠债不还的“榜样”,引起其他同类人的警觉。
康熙通过这件事,告诉胤礽和臣工,自己才是大清帝国的老板,掌握着朝廷的最终决策权
追缴欠款的期限快到的时候,胤礽却当众宣布分两年还清。欠款的官员一听,欢呼雀跃,对胤礽是感恩戴德。
胤礽的这一举措,直接宣告了胤禛的工作失败,否决了康熙的圣旨,同时还为自己赢得了名声。
胤礽唱了白脸,康熙和胤禛成了黑脸。康熙看到胤礽越权行事,心里很失望,却也不好说什么。
官员听了胤礽的话,忘了康熙的圣旨,这还了得?
康熙通过处置这三个人,让官员知道:胤礽的话不完全有效,他还没上位,我才是你们的老板,记得以后听我的。
也是在敲打胤礽:不要抢我的风头,不要收买人心,更不要否定我的命令,我的话比你更有权威,姜是老的辣。
追缴户部欠款的难度之大,超越了康熙的想象,让他只能无奈地默认胤礽的行为。处置桑佩、图伦升、邓元芳,是康熙为大清除国蛀,为自己找权威,为朝堂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