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在“九子夺嫡”的最后关头,胤禛、胤禩和胤禵成了主要的候选人,彼此各怀鬼胎。胤祥的横空出世,雍正才顺利上位。
然而,这场角逐并未结束,一直延续到了雍正生命的最后一年。雍正扳倒他所有的对手,做到了政由己出,才宣告夺嫡的落幕。在处理对手的问题上,雍正采取了区别对待,高规格地软禁胤禵,抄胤禩的家,还给他取了一个侮辱性的名字——阿其那。
关系的亲疏远近与问题的性质决定了胤禵、胤禩的不同遭遇
胤禵在夺嫡的竞争中,虽然与雍正不是一条心,却没有对雍正构成实质性的危害。康熙去世时,胤禵是大将军王,手握几十万大军,粮草却被胤禛卡住,成不了气候;传位的当天晚上,胤禵人在西北,没有插手京城的争斗。
而胤禩就不一样了,他在京城树大根深,给雍正的登基制造了极大的障碍。从黄河发大水,到康熙去世,胤禩一直都在挖坑。即使大局已定,胤禩依旧不屈不挠地给雍正添堵,最后还联合关外的几个“污糟包”王爷,来一出“八王议政”的大戏,让雍正差点帝位不保。
胤禵在回京后,闹了几次,也就基本上偃旗息鼓了,每天守着皇陵,深居简出。远离朝堂的胤禵,对雍正已经不构成威胁。
在争斗中,对皇帝的威胁越大,下场会越悲惨。胤禩与雍正是敌我矛盾也是主要矛盾,心头大患;胤禵与雍正是内部矛盾,也是次要矛盾,小打小闹。
胤禵与雍正同是德妃所生,雍正再怎么狠,也要给自己的母亲留几分薄面。把胤禵搞得太惨了,既没兄弟情,让德妃伤心也称不上孝子。皇帝带头不孝顺,如何以孝治天下?
胤禩与雍正的政见分歧已经超越彼此的个人恩怨
雍正登基后,大力推行自己的“新政”。新政代表着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却得罪原有的既得利益集团。之前不交税、不纳粮的士绅要开始交税,不当差的官员需要当差,耗羡也没得吃了。官员的抵触,让新政寸步难行。
胤禩身为内阁大臣,非但不支持新政,反而退化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动不动就搬出圣祖爷来压制雍正。
如果说夺嫡之争的时候,胤禩与胤禛结下的是个人恩怨,那现在已经演化为两条道路的选择问题。胤禩有个人的理想,还有一帮支持自己的保守派,并且有计划周详的行动纲领。一个有理论、有步骤、有目标的政敌,可不是纸老虎,是雍正新政实施最大的“拦路虎”。
雍正是一个性格刚毅的政治家,他是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新政”半途而废的,谁支持新政,他就提拔谁;谁对新政说三道四,他就堵住谁的嘴;谁反对新政,他就要拿下谁,哪怕是自己的亲兄弟。
八王议政事件中,十三爷为了夺回兵权,元气耗尽,见了先帝。十三爷是雍正最得力的住手,雍正把十三爷去世的这笔账算到了胤禩头上。雍正把新仇旧恨加到一块,够胤禩喝一壶了。
胤禵守着皇陵,反对新政参与得不深,八王议政又置身事外,还有一个萌妹子为他在雍正面前吹吹耳旁风,所以胤禵的结局比胤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