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去世之前,在文武大臣的面前宣读了之前写好的诏书,将六皇子奕訢封为了亲王,将皇帝交给了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的相公。道光皇帝在奕訢和奕詝之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最后选择了稳重的奕詝,当然,这与道光自己的治国理念也有很大关系,他本人是一位非常老派和保守的皇帝,选择咸丰并不奇怪。
然而在未来,咸丰将大清带入了泥潭,自己又病弱无力,年轻时便去世了,留下一个大王朝给了慈禧,我们也知道那之后的历史。而作为洋务运动先驱的恭亲王奕訢,绝对是清朝的一个积极的改革派。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恭亲王奕訢被任命为皇帝的继承人,那么中国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清朝面临的现状,道光皇帝去世的时候是1850年,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清朝早就不是之前那个世界第一强国了,那时的清朝无论是军队还是经济、科学等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西方列强的入侵改变了当时清朝的发展轨迹,如果道光是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千古明君,可能有机会扭转局面,但道光本身就非常平庸,他去世时只留下了八百万元的库存银给咸丰。
刚刚登基的咸丰,就遇到了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即使是恭亲王登基,这种情况也不会改变。因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当时的土地已经不堪重负,农民为了吃饱才选择了起义。
恭亲王既不能减少人口,也不能增加土地,唯一的办法是发展工业来解决人口众多的问题。此外,奕訢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决定实施洋务运动以拯救清朝,这已经是在1860年咸丰去世之后。
如果咸丰统治清朝的十年给奕訢,清朝也不会有变化,可能奕訢会比咸丰更进取,但那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清朝的现状,没有被逼到极点,清朝的统治者是不会想到变革的,也就是说,清朝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才真正让清朝统治者想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因此,即使奕訢成为皇帝,他的变革决心也不会早于咸丰太多,而这次的洋务运动在清朝的危难时期并没有实质上的帮助,也许唯一的优势就是不会出现慈禧太后专权,但这样的朝廷对于清朝并没有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