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系列-22】
大凌河之战前后历时三个多月,虽然最终以后金一方获胜而告终,但对于后金来说,其过程也相当艰苦和凶险。祖大寿带领的大凌河守军在被长期围困的情况下,弹尽粮绝,却展现出了异常顽强的战斗意志,这让皇太极感到非常震惊和不解。
联想到前不久刚刚结束的永平之战,二贝勒阿敏刚一受到明军围攻就带部队弃城而逃,这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说明强大的八旗军在遭遇逆境时战斗素养比不上明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皇太极一度感到很困惑。经过一番认真的思索,他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明朝人读的圣贤书多,把气节和忠义看得很重;而八旗子弟大多是不学无术的文盲,没有信仰。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八旗军队的战斗力,皇太极决定在后金国大力兴办教育,补齐短板。他命令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八旗子弟都要进学堂读书,接受义务教育。“闰十一月庚子朔,谕曰:我兵之弃永平四城,皆贝勒等不学无术所致。顷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犹死守,及援尽城降,而锦州、松、杏犹不下,岂非其人读书明理尽忠其主乎?自今凡子弟年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皆令读书。”(清史稿)
从此以后,后金国内学堂逐渐多了起来,并兴起了一股翻译汉文经典,学习圣贤古籍的风潮。当然了,由于当时战事频繁,让所有适龄的八旗子弟都去读书是不现实的,没有那个条件。
但对于皇亲国戚的子弟,尤其是皇子们的教育,后金乃至后来的清朝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坚持了下来。他们的皇子教育制度,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为王朝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规定,皇家的小阿哥们六岁起就要进上书房读书。一旦进了书房,除了过年过节、帝后生日可以放假,皇子们每天都要在书房读书上课,没有周末,更没有寒暑假之说。他们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进书房早读,这时天还没亮,跟现在的学生比起来,确实是相当的早了。
想想看,四点钟进书房,相当于至少三点半就要起床准备了。这应该算是半夜起床,并且每天都是如此,艰苦程度可想而知。清朝嘉庆年间有个著名学者,名叫赵翼,他在军机处值夜班时,经常能目睹皇子们凌晨上学这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凌晨,当他看到一串串的灯笼经过隆宗门时,就知道皇子们开始上学了,各宫的太监会负责把自己的小主送到上书房。
赵翼曾经感慨的说,像我们这些靠读书考取功名的人,都起不了那么早,而人家这些生下来就是富贵命的人,却天天如此,难怪人家文武双全,诗书画样样精通。他称赞说:“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也就是说,自古以来,从有皇帝开始,从来没有这么教育皇子的,严格到如此程度。
早上四点钟到书房后,这时老师还没来,皇子皇孙们就开始早读,太监们在一旁打瞌睡。六点钟,老师到了,开始上课,一直上到下午两点钟,中午吃一顿饭,没有吃早饭的时间,不吃早餐。上书房的老师都是精挑细选的饱学鸿儒,最一流的师资。老师下午两点钟上完课就走了,皇子们还不能走,还要继续练习武艺,主要是骑射的功夫,一直要练到日落时分。
由于后金重视对八旗子弟、特别是皇子们的教育,结果培养出了大批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才,而这些要归功于皇太极的这个决策。大力发展教育为清朝日后入主中原乃至坐稳天下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并深刻影响清朝几百年的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