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康熙为何要将一名75岁的教书先生满门抄斩?

康熙为何要将一名75岁的教书先生满门抄斩?

康熙表面仁义,甚至在其去世后还被尊称为圣祖仁皇帝,可在许多事情上,他当真配不上一个“仁”字。

1708年,康熙抓住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并马上将其满门抄斩。康熙为何要对这位无辜老者下如此重手呢?

因为他不是一般人,而是崇祯的皇子——朱慈焕

明朝灭亡时,朱慈焕12岁,侥幸活了过来。后来,朱慈焕到一王姓士绅家乞讨。士绅见其气质不凡,就详细询问其生世,朱慈焕透露自己的皇子身份。

姓王的士绅是明朝官员,也算受过“明”恩,看到皇子如此落魄,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士绅就冒着风险收留了他,还将其改名为王士元,倒着念就是“原来是王爷”。

王士绅去世后,王家不愿继续收留朱慈焕。没办法,他只好再次流浪,到浙江后当了和尚。后来有一位姓胡的乡绅,非常赏识其才华,劝朱慈焕还俗,还将女儿嫁给他。

成家后的朱慈焕以教书为业,还经常给地方士绅打秋风来维持生计。他一辈子小心谨慎,虽然比较劳累,但也活到古稀之年,还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

随着天下的稳定,康熙也刻意表现自己的大度,数次参拜明孝陵,还对外宣称要寻访明朝后裔,给其官职。

朱慈焕虽然没去领这个“奖”,但心想终于可以松口气,所以,有一次在于好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身世秘密。只能说他太天真了,很快,消息就开始向外传播。

康熙四十五年,天地会的总舵主,浙江大岚山的一念和尚利用这个消息,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反清复明,结果失败。这事就牵扯出朱慈焕,当时他在山东蓬莱,与康熙四十七年被捕。

朱慈焕被押送到杭州后,在审讯中为自己辩解:

“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应该说,不管是从行为动机还是精力、实力上看,朱慈焕都没有谋反的可能。他并未犯罪,康熙却强词夺理,“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

朱三太子案

清朝初年,许多人打着故国旗号,接着“朱三太子”的名义,起兵反抗朝廷。康熙年间,各地爆发十几起“朱三太子”案,比较有名的是杨起隆起义,甚至连吴三桂反清的檄文中也提及要拥立前明“三太子”。

很显然,“朱三太子”已经成了对付清朝的一面旗帜,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康熙并不害怕真正的朱三太子,真正让他如鲠在喉的是“朱三太子”这面旗帜背后的影响力,会威胁到大清江山。虽然每次都能抓获“伪朱三太子”,可真正的朱三太子一直没有出现。等到朱慈焕被逮捕,康熙彻底抛弃仁义的面具。

康熙是一位帝王,不管表面多么仁义,内心的出发点都是维护自己的江山社稷以及权威。杀了朱慈焕,康熙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仁义,士绅,朱慈焕,明朝,教书先生,朱三太子,七十五,康熙,旗帜,浙江,观点评论,朱慈焕,朱三太子,康熙,圣祖仁皇帝,王士元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仁义,士绅,朱慈焕,明朝,教书先生,朱三太子,七十五,康熙,旗帜,浙江,观点评论,朱慈焕,朱三太子,康熙,圣祖仁皇帝,王士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仁义,士绅,朱慈焕,明朝,教书先生,朱三太子,七十五,康熙,旗帜,浙江,观点评论,朱慈焕,朱三太子,康熙,圣祖仁皇帝,王士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