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民族危机极其严重。在西方列强国家的眼中清政府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肥羊”,与西方列强国家签订丧条约后,更是加重了社会矛盾。 随着清朝慢慢的陨落,使得中原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在内外交逼的危机下顿时走投无路。就在这个时候,山东人展开了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并且是属于自发性质的一次民潮。 没想到却名留青史,有了“闯关东”一说。在了解闯关东的艰辛历程之后,很多人都感慨万千。 但是感慨过后,也有人提出疑问,为何中原的百姓宁愿去“闯关东”,也不去温暖富庶的南方,这究竟是如何?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他们不顾百姓的水深火热,卖国求荣。当时的老百姓民不聊生,连吃饭都成问题。 我们可以看一组照片,在墙边吃饭的三个人,我们无法清楚地判断他们是百姓还是乞丐。三个人的穿着都非常破旧,手里都端着一个碗,地上还放着一个。这样的情况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 这还是有饭吃的百姓,还有一些百姓没有饭吃,只能沦落成乞丐。当时那样的情况,乞丐几乎无处不在,有些孩子很小就成为乞丐。因为战乱和饥荒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死掉,幼小的他们只能靠乞讨为生。 幸运的话他们可能填饱肚子,不幸的话只能饿死在街头。这就是清朝末年百姓的现状。 有一些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远离家乡闯关东。“闯关东”就是闯到东北地区,而关东就是山海关。当年清军之所以能够入关就是因为吴三桂。 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委派刘伯温和徐达二人在北平建城用来抵抗蒙古、女真等部落的入侵。二人在北平通往辽东之处修建了一座城,这座城是明朝长城最东边的起点,是明朝末年明清战争时期,明君抵抗清君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故有“天下第一关”的称号。 在明朝以前,山海关以东地区被称为辽东,后来东北一带被称为了“关东”。东北本身就地广人稀,后来清军入关之后,大部分的人又迁出东北地区,导致东北的人更少。 长时间以来东北都是荒芜的样子。 土地大片被淹,农民吃不饱,饥民遍野。 为何说是“闯”呢?首先当时清政府还没完全开放,去东北有一定程度的冒险,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到了东北可以进去,到了东北就能吃饱。 其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冬天的时候更是零下几十度,如果不是为了生计,不愿意背井离乡。最后就是山东人骨子里的那种豪放的气势,不达目的罢休,竟然选择了到东北,就一定要做到。俗话说,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山东人之所有会去闯关东就是因为天灾人祸。清朝时期,黄河下游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一年出现水灾,庄家都被淹死,一年又正逢旱灾,全县都颗粒无收。 道光、咸丰的时候更是灾害不断,此外还有蝗虫、冰雹、暴风等多种灾害种类。那个时候战乱不断,很多外国人都打着清政府的主意,战事连绵,民不聊生,百姓一直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原一带人口飞速增长,从最初的四五千万人,迅速增长到了四亿人口,而且还是全部集中在山东、河北等周边地区。就算当时没有自然灾害,光靠当地正常产出的粮食也没有办法养活这么多人,所以百姓只能够选择铤而走险,另谋出路。 而东北无疑是最佳的去处,广阔的土地有着极少的人口,东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庄家。东北平原地区及其辽阔,直到今天东北人都是人均几十亩的耕地。 东北不但有可以种植的土地,还有很多珍贵的药材,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哪里有土地,哪里就可以吃饱饭。所以举家搬迁,来到东北,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活着。 现在的年轻人背井离乡一般都会去选择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那么为何闯关东的这些人不选择去温暖富庶的南方呢?首先就是距离问题,山东到江苏、浙江等地方距离非常远,对于交通工具落后的时代来说,这么遥远的距离,很容易在路上就撑不住了。更何况闯关东的人都是拖家带口。 在看当时的情况,南方确实非常富裕,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时局太过混乱,常有战事发生。清政府在扬州建立了江北大营与之对峙,导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山东人之所以闯关东就是为了能够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如果跑到战乱频发的南方,那就违背了他们闯关东的本意。倘若真的下江南,说不定就被抓住充军去了,而当时的东北地区就太平得多。 其次就是南方天气问题,南方天气温和,春冬的时候还有“回南天”,北方人不能够很好适应南方的天气,这就很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那时的医疗条件不算很好,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 南方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和北方有很大的就别,也让人难以适应。还有就是方言问题,众所周知东北的方言是最能让人听懂的,也是最能同化人的方言,沟通比较顺畅;而南方的方言五花八门,一个省能有十几种方言,让人听起来头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存问题。 农以食为天,百姓是因为饥荒所以才逃难,南方地区虽然富裕,但是没有农民可种植的土地,当时闯关东出来的山东人都是以种地为生,没有地可以种,就没有饭吃。就算不顾路途辛苦到了南方,也没有生存下去的本领。还不如跑到土地富裕的地方去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人没有选择下江南,而是选择了闯关东,更可况在东北还有他们熟悉的老乡。东北除了有上面说到的哪些生存条件之外,还是有很多吸引力的。 东北的一些饮食习惯和中原差不多,气候也没有特别大的改变,无非就是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一些。中原的人可以很好的适应东北的饮食和气候,可以更好的重建家园。 除了在农业方面有威望,东北也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哪怕到现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现在这个老牌重工业被人遗忘,但是他曾经的确辉煌过。 在了解清朝末年百姓的情况,才明白他们举家搬迁是情有可原,在那个年代,吃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穷苦百姓的眼中,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所以他们不远万里,背井离乡闯关东,这是为了一丝希望。 直到现在,东北地区有很多人的祖籍都是山东,这次闯关东是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之一,与下南洋,走西口称为重大三大移民运动。中华民族不愧是最顽强的民族,他们不畏艰难,在艰苦的环境里落地生根。 如今我们生活在发达、和平的时代,我们应该感谢国家的富强,感谢老一辈的艰辛拼搏。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少不了每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少年强,则国强。 每一代少年都不是垮掉的一代,只是肩负的责任不同。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找到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对于闯关东这一事,你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