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捐官这个古代官场陋习,觉得都是些公子哥不好好学习,而又想过把官瘾,于是乎仗着家里有个钱,买个“缺”就走马上任了。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世人对这种人都深恶痛绝。然而,在清代雍正当政时,他的“模范督抚”李卫就是一个“捐官”大字不识的文盲。
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30岁那年,李卫捐了个兵部员外郎,两年后又捐了个户部郎中。由此,李卫开始了他的“另类”当官之旅。
别看李卫没有文凭,但办事能力特别强,他不拘一格的嘻笑怒骂皆文章的为官之道,颇受雍正的赏识。但当初雍正的三大“模范督抚”之一的田文镜还真不买李卫的帐。田文镜任河南总督时,嫉妒浙江巡抚李卫受宠,于是暗地里在雍正面前说后者的坏话,但雍正不为所动。田文镜见中伤不成,于是转而巴结,某次恰逢李卫母亲去世,田文镜派人前去吊唁并赠以厚礼,孰料李卫却大骂道:“老母虽死,亦不饮小人一勺水也!”后令人将田文镜使者挡在门外并将礼物丢进猪圈,以示不齿。可见,李卫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性情中人。
李卫还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古时候收公粮时,当官的的都是大斗换小斗,这还不算,收粮的官吏还在斗上狠狠的踢一脚,这叫做“踢尖”。这也是一种潜规则,当官的最后都把落在地上粮食私分了,但李卫不管那么多,法外之银,说不能收就不能收,得罪权贵也在所不惜。
正因为这种敢作敢当的可贵品格,李卫才被雍正发现并在继位后加以提拔重用。雍正元年,李卫被授为直隶驿传道,尚未上任即改为云南盐驿道。到任后,李卫将当地盐务积弊一洗而空,凡在云南所见所闻所思,无不据实陈奏。对此,雍正表示赞许,次年即将之提拔为云南布政使,仍管盐务并兼管铜厂(铸钱)。
身为一省巡抚,发布告示张嘴第一句就是俗语白话:“你们都听了”,换到当时的年代确实让人笑掉大牙。但文字归文字,李卫的思路却是异常清晰,其手下师爷起草完公文奏章读给他听,他总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然后将有问题的地方口述给师爷们修改,众人对此都十分服气。
升堂审案时,李卫更是才思敏捷,判决如流,其过人机智,可见一斑。另外,李卫办事极有条理,平日开会或派差,一应事务均有记录,凡谕旨、来往文书等,办完即存档,事后一查即知。
读书多是好事,但书读得少有时也未必是坏事。李卫做官,就少了很多书呆气,其办事灵活,讲求实际,这点很合雍正的胃口。
据说“大侠甘凤池”就是被李卫抓住的,其中还有人说,刺杀雍正的吕四娘即“甘大侠”的女徒弟,种种传说,不一而足。吕四娘不知何许人也,不过甘凤池在历史上还真有其人,这位“反清复明”的武林人士,正是李卫将之缉捕归案的。据官方记载,甘大侠似未表现出什么英雄气概,反在李卫的诱逼之下叩头求饶,而且还出卖了同志。事后,甘凤池等人均被处死。
李卫的脾气倔,搞得他的手下脾气也倔。据野史记载,某次李卫让一个叫田芳的幕僚写奏折,请皇上封他家五代。田芳不肯写,说:“请求封典最多三代,从未听说封五代的,我不能写。”李卫说:“你别管,照写就是”。田芳还是不肯写,惹得李卫大怒而痛骂。
乾隆三年,李卫拜谒泰陵(雍正帝陵)时突发肝病,后请求退职养病,但尚未卸任即病死于任上。据说,李卫死前“声震殿瓦,衙内牛马皆吼应之。同起同止,如是者三昼夜,气乃绝。年五十三岁。
(文/秉烛读春秋,欢迎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