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十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金田爆发。
洪秀全出生于嘉庆年间,曾经四次参加科举考试,一一落榜。当时整个清王朝境内,除了鸦片战争的侵蚀,还有西方民主思想开始渐渐渗透进中国,洪秀全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全盘接受了西方基督教思想,作为自己领导金田起义的指导思想。
洪秀全为广东人,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清王朝不得不开放通商口岸,这也成为了西方民主思想进入中国的一个入口。洪秀全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下,很快便被西方民主思想所主导,成为了拜上帝教的创始人。
当时的洪秀全和好友冯云山在广东东南地区大肆发展教众,但是均无所获,冯云山便选择去了广西,而洪秀全则仍旧呆在广东传教。广东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清王朝对于这块地方的监管力度也响应很大,洪秀全的传教在广东地区可以说是毫无进展。
冯云山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进入广西之后,传教活动进行的异常顺利。广西这里地处边陲,当地百姓生活艰难,纷纷想要改变艰难的处境。拜上帝教的均分土地可以说是恰好在当时符合百姓内心的真正需求。
他很快就在桂平紫荆山汇集一万多教众,洪秀全听到这个好消息,也离开了广东,只身来到了广西。
道光三十年七月,拜上帝教的教众已经达到了三万之众,可谓声势浩大。
洪秀全也开始下令秘密打造兵器,日夜训练教众,为自己轰轰烈烈的起义做准备。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洪秀全迎来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生日,这一年的洪秀全三十八岁。借助这场生日,洪秀全带领教众誓师起义,正式扯起了反抗清王朝的大旗。
这一年道光皇帝病逝,咸丰皇帝承袭帝位,太平军趁机占领江口镇一带。
清朝内部政权更迭,对于刚刚拥众起义的洪秀全而言,此时无疑是最好的进攻时间。然而还没有等待洪秀全进兵,清王朝的军队就浩浩荡荡的朝着太平军冲杀过来。
清军眼看太平军蠢蠢欲动,分两路进军江口镇:
东路大军:从平南县渡江,进攻江口镇东北方向的太平军
西路大军:从平南县渡江,进攻江口镇西南方向的太平军
可是,清军的这次贸然进攻,太平军早有准备。两路大军在在渡江途中就被太平军藏于江口附近的伏兵袭击,清军损伤一千多人,退回了浔州。
太平军在此次获胜之后,想要趁势拿下平南县,从东线出兵走出广西这块贫瘠之地。可是平南县防守严密,有大量的火炮防御城池,杨秀清在带领军队久攻不下,攻城一度受挫,遂决定调转枪头从西线武宣---象州一带进军桂林。
为了能够彻底的将清军牵制在江口镇,太平军在江口镇昼夜擂鼓不休,迷惑清军,想要从江口镇西行进军。
深夜之中,太平军的主力全部拔营西行,撤离了江口镇。
然而这一次太平军的拔营西行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太平军的贸然出兵让清军一时间迅速云集,火速朝着太平军进军方向包抄过来,太平军无法顺利拿下象州,洪秀全只能下令退守在金田附近。
金田通往外界的要道仅仅只有四条:
东边的江口镇、南边的郁江、西北的武宣、东北的平南县,这些要道中江口镇、郁江、武宣为水陆交通要道,这三条路均被清军重兵把守,太平军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全冲出重围。太平军能够选择的仅仅有平南县附近的一条山谷小路,这里仅仅只有少量的清军驻守,可以说是最为合适的出兵通道。
这天夜里,太平军再一次拔营而撤,击溃了路上的少量清军,顺利突出重围,兵锋直指永安。
打破困局的太平军在洪秀全的指挥下开始兵分两路分别进军永平:
水军: 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带领水师沿江而上
陆军: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带领陆军北上
不仅如此,洪秀全还命令罗大纲带领军队作为前锋,一路上在附近收纳贫民百姓入教,壮大声势。
三股势力陆陆续续抵达永安城的外围,准备进攻永安城。
永安城并非一座坚守的城池,他的东、西、北、三面均为高山环绕,南北两个方向上有两条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这里城池低矮,易攻难守,可是说完全没有战略价值可言。洪秀全之所以要拿下永安城,也不过是徐图渐进,想要寻求一处暂时的安身之所罢了。
三路大军迅速逼近永安城,永安城虽说不是城墙高大的险城。可太平军刚刚起义不久,并没有充足的炮火强力攻城,只能凭借人肉车轮战不不停的攻城。正因为如此,太平军的攻势屡屡被清军压制,无法全力拿下永安城。
太平军前锋统帅罗大纲寻得大量的鞭炮,等到靠近城池的时候,士兵们将鞭炮引燃纷纷扔进了城墙上,守城的士兵被鞭炮的浓烟弄得看不清城下。罗大纲趁势下达冲锋命令,下令士兵拼死攻城,这些攻城的士兵个个头顶木床作为屏障,趁着清军城上大乱之际冲上了城池。
等到鞭炮浓烟散去,太平军的一部分军队已经攻上了城池,城上城下的太平军里应外合,合力拿下了永安城。
拿下永安城,可是说是太平军从金田起义的第一件大事,这一年的洪秀全下令重新整顿军队,规定礼制,分封诸王。
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无疑在满身创伤的清王朝身上狠狠的刺了一刀。
这场起义,其实可以理解为清王朝万里河山中,满是仇恨和怨恨的爆发性起义,清王朝经济困敝,百姓民不聊生。王朝之没落,百姓之艰苦,这一切的一切都一步步的激化了这场席卷江南,声势浩大的金田起义。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