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雪琪
相比影视剧为博观众眼球而拍摄的“注水”“狗血”情节,实录、朱批、奏折等史料固然是干货,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历史,但其枯燥难读往往令没有受过历史研究训练的普通人望而却步。“清史四书”中的篇章,则是将史料掰开揉碎,细致分析,将其中记载与电视剧情节对照,并加以讨论,做成一桌清史的“美味大餐”,用普通读者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叙述清史。
如果不了解努尔哈赤在十三四岁时曾被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俘虏,充作幼丁随军征战,每次作战必须打头阵冲杀的辛酸历史,努尔哈赤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或许已经固化为一个戎马一生的赳赳武夫。如果没有看到雍正“朕亦甚想你”“朕实不知如何疼你”的朱批,他所留给大众的或许永远只是“铁腕”“冷酷”“勤勉”等空洞的形容词。
然而,如何把握客观叙事与情感渲染,把握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度”?这是颇有难度的问题。故事书写者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常常花费大力气在史料中搜寻一些荒诞离奇的记载,甚至编造一些情节。现在一些古装剧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历史责任感,过度渲染后宫中的明争暗斗、大家族中的权谋算计,严重误导年轻观众对历史的认知。这种题材的电视剧或通俗读物,戴着“历史”的名头,却难免偏离正道,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向敬之认为历史剧的创作,应该遵守“小节不拘,大事不虚”。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恒河沙数,无数动人的中国故事是值得历史影视剧创作好好挖掘的素材。在如今文艺界大力倡导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声音的背景下,古装历史影视剧理应立足于真实历史,“大事不虚”;在细节上积极发挥想象,“小节不拘”。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理应向观众传达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弘扬向上、向善的精神和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而这,也是向敬之“清史四书”能够带给人们的、书本之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