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的励精图治,中国的疆土比历代有所扩大,奠定了如今中国的基本版图。不过,到了清末,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亡我中国之心不死,对中国经济、政治、外交进行全方位渗透,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达到控制全中国的目的。另一方面一个完整,强大的古老中国,不符合西方各国的利益,瓜分中国已经成为他们默契的共识。因此,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边疆遇到了空前的危机。
1865年,中亚的阿枯柏在英国的支持下,毅然入侵新疆,企图将新疆变成浩罕汗国一部分,也就是说,要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如果阿枯柏的阴谋得逞,那么意味着中国西北大门大开,中国的战略失去纵深的要地。而此时的沙俄,以保护侨民为由,竟然出兵伊犁,企图从中分一杯羹。
对待新疆问题上,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意见出现分歧。李鸿章以为,新疆虽然面积大,但却是不毛之地,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加上每年要耗费数百年军饷,得不偿失。而左宗棠则严词驳斥,以为新疆就犹如人之肢体,肢体全则元气好。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世纪之辩,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督办新疆军务,并且在朝堂上明令三年不得弹劾左宗棠,这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展身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收复新疆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加上自1865年阿枯柏入侵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同时,英国用最新式的洋枪洋炮武装阿枯柏军队,战力大增。
相比,左宗棠出征新疆,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的清军大部分还是使用冷兵器,与阿枯柏军队相比,取胜的把握不大。
左宗棠也深知这个道理。一方面,他忙着筹备军饷,另一方面,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各种新式武器,以保证军需。在出征之际,63岁的左宗棠毅然抬出自己的寿棺随军而行,不收复新疆,誓不收兵。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不过,左宗棠在这方面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这个麻烦就来自于李鸿章。在政治上,李鸿章与左宗棠是死对头,自从左宗棠负责新疆军务之后,李鸿章一直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行为耿耿于怀,他上奏朝廷,停撤左宗棠的粮饷,以便腾出更多的钱财用于发展海防。
李鸿章背后这一招,对当时雄心壮志的左宗棠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面对李鸿章的阻挠,左宗棠不得不推迟进军新疆步伐,亲自回到北京,为后继西征寻找源头活水。
如今回想,如果不是左宗棠的坚持,那么中国不仅丧失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也失去新疆这个聚宝盆。据探明,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各种矿产资源和畜牧资源,也是构成中国内陆的安全屏障。多亏了左宗棠的执着和誓死保卫国土之心,才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美丽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