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康熙让雍正做孤臣,其实多半是为了让他背黑锅,因为康熙也没有办法
提到康熙让雍正追缴国库欠款,不得不提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南下筹钱赈灾。对于这件事情,雍正处理措施得当,解决了朝廷的大问题,可以说是办得非常好。对于雍正的表现,康熙特别满意,因此康熙封他为雍郡王。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康熙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大清朝的国库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钱。如果不及时的解决这个问题,一旦再出现个洪灾、或者旱灾的,难道又派一个皇子去江南从富商身上弄银子吗?可想而知,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康熙迫切需要想点法子充实国库。毕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能每次出了事,都靠着临时募集钱粮。
虽然《雍正王朝》是虚构的历史剧,不过这一点确实非常符合历史。历史上康熙名声很好,很小的时候便擒鳌拜,其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不过,康熙由于做皇帝时间太长,所以晚期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非常懈怠了,因而当时吏治腐败,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康熙的个人问题。因为封建王朝皇帝晚年怠于政事,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康熙是个仁慈皇帝,雍正刚刚辛辛苦苦在江南办差,得罪了众多江南的士绅,作为父亲的康熙,肯定不好再把这烫手山芋交给雍正。所以康熙在雍正还没有回来的时候便开始物色人选,并且以亲王为奖励来鼓励其他皇子接下这个差事。从康熙此举就能说明这一点,在当时,康熙是希望京城中的几个皇子,能以雍正为榜样,站出来主动接下来这个差使的,为朝廷分忧,为康熙解决问题。
只可惜康熙的皇子都是聪明人,在这种夺嫡的关口,谁都想收买人心,不愿意干这得罪人的事情。实际上也不能完全怪这些皇子,谁都知道这个差事得罪人,康熙自己都不愿意做,其他皇子又怎么敢轻易尝试?
首先来看八爷胤禩,他原本管着户部,追缴国库欠款理论上就是户部的事情。可是八爷不愿意得罪朝廷大臣,因此他主动辞职,并且推举了四阿哥雍正。八爷不愿意接着差事也正常,八爷在朝廷之中是非常得人心的。换句话来说,朝廷很多官员和八爷关系都非常好,这也是八爷辛辛苦苦多年经营出来的结果。如果八爷追缴国库欠款,恐怕他会得罪大部分的官僚,那么他之前的努力恐怕就付之东流了。
此时的康熙,看到胤禩这样,内心实际是失望的。当时的康熙根本没有打开来看胤禩的辞呈便能说明这一点。对于这一点,可以留心后面《雍正王朝》中的一个细节,后面康熙也在朝廷上做类似的举动,那就是推举大将军王。此时,雍正听从了邬先生的建议,举荐十四阿哥做大将军王。所以朝会的时候雍正上折子推举十四阿哥,雍正此举非常符合康熙的意愿,所以康熙非常欣慰,面带微笑,立刻就翻看了雍正呈上来的折子。
紧接着康熙又立刻反过来问问太子的意见,毕竟他是储君,并且朝廷上下都知道雍正是太子的人。对于这个烫手山芋,康熙并不想给雍正。只可惜太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忌雍正,他也学八爷将雍正推上前台。
当时,八爷人气高,势力庞大,而太子是储君,他们两人意见一致,底下的大阿哥、其他阿哥、上书房重臣佟国维,他们自然也纷纷借坡下驴,共同推举雍正。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也没有办法,只能让雍正接这个差使。不过康熙还是有顾虑的,他也担心雍正撂挑子,不愿意做这件事情。
雍正已经回京了,他其实已经知道康熙要把追缴欠款的差事给他。因为朝廷议事,雍正不可能不关心,更何况此事与自己相关。可以看到,雍正去见康熙的时候,康熙表情实际上非常为难,而且康熙并没有直奔主题,下旨让雍正接下这脏活,累活。相反,父子二人话家常,作为老父亲的康熙顺势说出自己的难处,追缴欠款这个差使,他有那么多儿子,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下来。
康熙无奈的看着雍正,这种情况下,雍正自然明白康熙的意思,然后他只能表示愿意接下这个差使。雍正接下了这差使以后,康熙是非常开心的。康熙为什么非要选择雍正呢?一方面这是朝廷议事大家的意见;另一方面这件事情确实没有好的人选。有能力,势力大的皇子或者阿哥不愿意接,其余的大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康熙没有更好的人选。
雍正其实也明白这个差使的难处,所以他想让十三爷帮着自己办差。康熙内心也非常无奈,只能拒绝了雍正,并且希望雍正做个孤臣。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来,康熙让雍正接着任务实际上就是想让雍正背黑锅。因为康熙不想这一件事情同时折进去两个儿子。如果留心一点,可以发现此时的康熙不愿意看雍正,而是半侧着身子,搓着手对雍正说话。无论是言语,还是表情,康熙对雍正是有内疚的心思在里面的。
其实可以对比来看,上次雍正去江南募捐的时候,雍正是让江南的官僚富商出钱,此时康熙让十三阿哥协同雍正,共同办理这个差事。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件事都是从别人身上弄银子,只不过对象有所不同而已。江南的官僚和富商与京城的王公贵族,朝廷重臣相比,肯定是不值得一提的。这就意味着此次雍正追缴国库的欠款难度远远高于江南募捐。然后,此次追缴国库欠款,康熙却不同意十三阿哥同行。
难度小的任务派两个人,而难度大的任务却只派一个人,原因何在?因为去江南募捐,康熙认为这个事情是能成的,而且风险也不高,而此时追缴国库欠款,康熙不愿意搭进去太多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