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乾隆皇帝一心扶持富察·傅恒,使得傅恒在六年内连升九级。
在引人非议的同时,傅恒更用三大奇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只可惜他年仅48岁,便戛然而逝,令乾隆万分悲痛。
根据《清史稿》记载,傅恒在乾隆五年时,就已经初任蓝翎侍卫。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侍卫。可实际上,除去权贵家庭外,根本没有其他人能够进入蓝翎侍卫。清朝国祚接近三百年,就从没听说过哪个蓝翎侍卫是平民百姓来担任的。
此后,傅恒半年升任头等侍卫,两年升任御前侍卫。再过了一年,傅恒又直接从御前侍卫转为户部侍郎。
倘若放到现在,那就是国家保镖,突然转成了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其转折之大,晋升之快,绝非一年时间能够让人接受。
更何况,此时的傅恒才年满19岁,能够在这个小小年纪,担任这样重要的职务,在整个清朝都是十分罕见。
而傅恒的晋升之路,尚未停止,又经过两年时间,傅恒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处行走(兼职军机大臣)。
至傅恒23岁时,他甚至一跃成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如果还要用“副部长”来形容的话,此时的傅恒,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财政部长。
傅恒连升九级,整个时间跨度不过六年,哪怕明知道他姐姐是皇后,也同样会有很多人新生不满。
当然,这些不满也只能藏在心里,就乾隆皇帝对傅恒姐姐富察皇后的宠爱而言,谁反对,谁就没有好下场。
不仅如此,皇帝做出的安排,也轮不上臣子指手画脚。所有人也都清楚,乾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目的还是想培养傅恒,成为下一任皇帝的依仗。
这种心照不宣的事情,也没有谁会主动跳出来挑毛病,如果傅恒不能成为未来新皇的依靠,难道还要交给他人。
在讲述傅恒立下的功劳时,如我们以明朝年间的“靖难战神”李景隆来做对比,更容易让人理解。
乾隆安排傅恒接连高升,这是对傅恒的栽培,同时也是他自身极其自负的一种表现。在乾隆看来,傅恒一定配得上自己的培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同样如此,当太子朱标去世后,李景隆便是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准备的一个倚靠。
朱允炆倒是听话,不断给李景隆加官进爵。可最终结果呢?五十万大军,攻不下一万守军城防的北京不说,甚至李景隆还成了朱棣攻入南京城的第一功臣(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实在荒唐。
反观傅恒,当乾隆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后,他也用三次奇功证明了自己。此后,朝堂最后一丝质疑的声音,也消失不见。若有人还认为傅恒不配,不如领兵打仗证明一下。
而傅恒所立三大奇功,第一为出征金川,平定叛乱。在原本钮祜禄·讷亲和川陕总督张广泗,都无功而返的情况下,傅恒亲临战阵,却能一举击破敌军。
傅恒在此次行动归来后,乾隆皇帝甚至专门在朝堂上,给傅恒开了表彰大会,并封其为一等忠勇公。
第二功,则为闪击准噶尔,一战定天山。和金川战役不同的是,出征准噶尔这项决议,不少军机大臣都并不看好。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数十年前,雍正皇帝派兵出征的时候,损失惨重。军机大臣们担心再次出征失利的话,不仅士气会受到打击,同时还会让准噶尔的气焰,变得更加嚣张。
可傅恒却并不这样想,大清朝的国土上,怎能有不同的声音出现?随即,傅恒毛遂自荐,并最终给乾隆带来一个巨大的惊喜。
在他的精心筹划下,准噶尔部精锐被全歼,曾经雍正年间所受到的耻辱,也在此刻消失不见。
至于最后一番功劳,则是乾隆三十四年时,云贵总督屡屡出征缅甸失利。等到傅恒任职云贵总督,便完成了前几任总督未完成的事业。
在他的率领下,清军再次发挥出全然不同的战斗力,最终让缅甸被迫选择和议投降。
可也正因此次战争,傅恒在南方感染疾病,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病情不断恶化,不治身亡,时年48岁。
对于他的离世,乾隆悲痛万分,甚至亲临祭奠,扶棺泪流。
分明是天上来的功臣将星,为何却如此突然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