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是没有志向,那么心也很难静下来,长此以往导致整天忧心忡忡,坐立不安,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先立下志向。
古往今来,有关于“立志”的箴言不绝于耳,诸葛亮言“志当存高远”,朱熹道“百学须先立志”,戚继光说“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曾国藩则强调“以立志为本”。“要有阔广的胸襟,高尚的道德与为民谋利的事功”是曾国藩伟大的志向,但这个志向对于年轻时的他来说太高远又空洞,表面立志实际等同未立志。因此,立志的最佳方法在于:一方面从实际出发,立下短期内可实现的志向;另一方面,当拥有鸿鹄之志,立下可施展抱负的长远目标。
◑曾国藩手迹原稿影印(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七日)
❖
核心提要
:盖志不能立时易放倒,故心无定向。无定向则不能静,不静则不能安,其根只在志之不立耳。
◆ 志不立则心无定向 ◆
这半个多月来,曾氏常常心里忧虑不安,总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他细细地清理这种心情,认为是未立定志向的缘故。心思无固定的志向,心境则不能宁静;心境不宁静,灵魂则得不到安顿。所以,根子还是出在志向上。
还有一点是心胸不开阔不爽朗,喜欢计较小事细故,又不能包容忍耐,故而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整夜思前想后;为了一桩小小的不顺心,一天到晚放不下。因此,心情总是忧虑不安。
◑“志当存高远”,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曾氏能够针对自己的毛病,作这样的剖析,这是他为人的长处。他好比在为自己看病诊断,病源找准了,对症下药,才有好的收效。他认为病因是志向未立定,那么当务之急在于立志。关于立志,确是他这段时期来常常思考的问题,他把这方面的思考写在给诸弟的家书中。
他对诸弟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致诸弟)曾氏的志向为:要有阔广的胸襟,高尚的道德与为民谋利的事功。
✎ 曾国藩写给诸弟的家书在写这篇日记之前,从家书中可知他当时已经立下鸿鹄之志。
◑曾国藩家训格言
按理说,志向已经很清楚很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说“志不能立”呢?原来,曾氏的这几个志向太大太高远了,因而也就变得太空太不现实,仿佛是在半空云中的东西无法着地。如此高远的志向,对于眼下这个翰苑小京官而言,也并不太靠谱,所以虽立而实未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