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有一些喜欢瓷器的外国专家,向外交部外事人员问起一种叫做“雪拉同”的东西。
工作人员听得一脸茫然。
后来他们请教了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雪拉同”就是龙泉青瓷。
“雪拉同”是法国16世纪舞剧《牧羊女亚司泰米来》中的男主人公,他身着淡青色外衣,相貌俊美。该舞剧上演时,恰是龙泉青瓷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之时,由于其色青碧如玉,与该剧男主角的衣裳颜色相近,而两者都被法国人乃至欧洲人所喜爱,索性“雪拉同”就成为龙泉青瓷的代名词。
粉青和梅子青釉,南宋
当十六世纪晚期,一批中国青瓷运到欧洲时,欧洲人惊呼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瓷器。据记载,欧洲贵族用青瓷招呼客人时,还得找专人看盘子,不然客人就把用过的盘子揣着走了。
这批中国青瓷,正是出自龙泉窑。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
龙泉青瓷在全球都有极高的声誉,并且分别衍生出了不同画风的名字。日本国宝中有八件中国瓷器,龙泉窑占三件,另外五件都是黑釉茶盏,日本人称元明时期青绿色的龙泉青瓷为天龙寺手,美国人称其为greenware。
惊不惊喜?
“龙泉三杰”是2012年出现的一个说法,指的是在龙泉三个认认真真做青瓷的年轻人,陈卫武、李震和刘杰。
他们三位都因其杰出成就获得了“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称号,在龙泉青瓷界越发引人注目。
陈卫武是龙泉人,自幼习瓷。人们总在他的青瓷里,看出一股子拙中见巧的含而不露。爱好文玩收藏的歌手张信哲也曾找他做瓷。2013年,他的青瓷作品还受邀在法国卢浮宫的中国书画艺术邀请展中展出。
△陈卫武
陈卫武没有念过大学,他总说自己嘴巴笨,其实都字字念念地倾注进每一件器物中。翻看他的手绘图纸,不像寻常人那样反反复复,修修补补。所有的器物都是一气呵成。
△纯手工米黄锤子花瓶
陈卫武的作品不乏来自生活的想象,很少闭门造车。十年前,他无意看到一张发货的废报纸上印着国家大剧院的穹顶,优美的抛物线引发了他的灵感。后来,他用这个抛物线做了一个简单优雅的纸镇,直到现在都还在做。
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
虽然是一个小城市,总人口不足 30 万,但平均每 1000 个龙泉人就有一位工艺美术师。
龙泉窑位于今天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创烧于三国两晋。龙泉窑在经过五代和北宋的发展期后,至南宋达到烧造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南宋中期,龙泉窑工匠掌握了全新的烧制技术,以釉面呈乳浊状,釉质凝厚如脂的石灰碱釉代替北宋以来透明清亮的石灰釉。
至宋元时期,龙泉窑已然成为这个中国青瓷史鼎盛期的象征。
虽然远销海外的龙泉青瓷只被贵族所拥,在国内却是“国民瓷器”担当。
千年窑火使龙泉窑产品炉火纯青,宋政府的南迁使龙泉窑规模日益扩大,无论从产量、种类还是市场覆盖来说,都是数一数二。上至精品供应朝廷和富庶阶层,中低端产品满足广大百姓生活需要。
龙泉青瓷是把冷淡与撩人演绎到极致的。
龙泉“四大名匠”刘杰作品
光说釉色的丰富,从粉青、梅子青,到月白、豆青,就已足够把人征服;再是线条、装饰,光是看着他,好像就无端地面红耳赤起来。
宋人的审美中,就是有股子意到笔不到的骚情,越内敛越撩人。
能把这些青青绿绿的杯盘碗碟,玩得令人怦然心动,龙泉窑太懂中国人的闷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