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袁世凯有32位儿女,影响力皆不如一孙子,入美籍为物理学博士

袁世凯有32位儿女,影响力皆不如一孙子,入美籍为物理学博士

袁世凯一家的家谱,是按“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顺序排列的。

“保”字辈是袁世凯的父辈,如袁保中、袁保庆等;“世”字辈是袁世凯这一辈;“克”字辈是袁世凯的儿侄辈;而“家”字辈,就是袁世凯的第三代。

袁世凯家族

袁世凯共有一妻九妾,生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因此,袁世凯家族枝繁叶茂,据不完全统计,袁世凯约有22位孙子、25位孙女,共计50余人,他们除主要集中居住在天津外,广州、上海、美国、台湾、港澳也比比皆有。

江山依旧,但袁世凯的后人命运大有不同,亦如“四大公子”之一的袁克文所写的那样:

袁克文

“天涯落拓,故国荒凉,有酒且高歌,

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

芳草凄迷,斜阳黯淡,逢春夏伤逝,

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梦幻破灭后,其家族便物散人离。

袁世凯的第三代后裔年龄较大者,经历了北洋军阀、国民党、日伪和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沧桑变革;年龄小一些的,也出生在40年代,在共和国时期走向新的人生。

袁世凯儿女

对于居住在大陆的袁世凯第三代后人来说,由于“路线”的影响,他们得到信任。尤其在特殊时期中,尽管他们已经完全是普通人,但作为袁世凯的后代,这便是难以洗刷的罪名。

浮华若梦,昨日已逝,袁世凯后人的历史有许多令人深思的意蕴。

他是袁克定唯一的儿子、袁世凯的嫡长孙,生于1904年。出生的时候,慈禧太后还健在,听说袁世凯有了孙子,非常高兴,便赐给袁世凯一块匾:“融和”,以示作崇礼遇。

慈禧太后

袁世凯对慈禧的浩荡恩德自然受宠若惊,感到无尚荣耀,乃以“融”字为长孙名字。后来,“和”字又被袁家融用在自己长子的名字中:袁企和

袁家融于1920年赴美留学,开始在 Willingston上中学,与其十叔克坚同班,后来进入 Laffayette读大学,学习地质勘探专业。

1930年回国后在开滦煤矿任工程师,后因在矿井中撞坏了腿,便改行到北京教书,先后在北大、师大教授地质学、土壤学和英语。全国解放后,他一度调到绥远省,在1956年的时候又调到贵州工学院任教,直到1964年退休。

右二为袁家融

后来袁家融年逾88岁,便定居在北京。袁世凯去世那年,袁家融12岁,因此,他对袁世凯在中南海的生活还能回忆起很多。

他在接受周岩的采访时回忆说:“1916年,我祖父在政治上很不好受,就把我们召集到病床前。他嘱咐我们子孙不要再介入官场,而希望我们在科学技术、教育等领域有所作为。”可以说,袁家融后来的人生道路正是践履了其祖父的临终遗言。

袁家宸和妻子

他是袁克桓的长子,由“家辰”改为“家宸”,后又改为了“袁复”。曾就读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7年前往美国留学,在纽约大学经济系进修企业管理,1949年回国任教。

自执意回国之后他一直在天津市实验中学当老师,教授英语。后来这样一位海归才子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普通却不平凡的一生,《教工》月刊1984年第5期曾以《银丝两鬓、一片丹心》为题,介绍了他的事迹。而这都源于袁复唯一的信念,那便是为国家强盛奉献自身。

左一:袁复

祖父袁世凯也对后人有着一番肺腑之言,所以袁复最初投身于化学的海洋,但他后来也意识到科技若是想真正有所进步,教育就绝不能忽视,而教育正是要从娃娃抓起,所以中小学教育便成了袁复报国的途径。

说到袁复为何要为国家富强拼尽一生,或许我们能从其子袁弘哲所讲述的那件事略知一二:

当时袁复还在美国留学,而袁家骝、吴健雄夫妇在美国的普林斯顿,所以袁复就乘着火车去看望亲戚。

上车后袁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期待着与袁家骝一家的聚会,他清楚不管是袁家骝本人还是妻子吴健雄,两人都很难有时间和自己相聚。

下中:袁复

就在袁复看着窗外畅想时,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吸引了他的目光,只见她带着一个大皮箱,看样子应该也和自己一样是去看望亲人,但那份“爱意”似乎有些沉重,老妇人也不忍心拖行便一直拎着,袁复看着满头大汗的老妇人立刻上前帮忙,将大皮箱放到了行李架上。

老妇人很感谢袁复的出手相助,毕竟是在美国,要是没有袁复的帮忙,那位老妇人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面对老妇人的感激袁复心中十分自豪。

随后老妇人和袁复开始闲聊,见袁复的样貌以及乐于助人的性格,老妇人觉得他不是美国人便问袁复:“你是日本人吗?”

袁复和儿子们

袁复听到这话,心中顿时凉了半截,其实他也明白当时的中国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于是袁复摇摇头表示了否定;紧接着老妇人又问:“你是菲律宾人吧?”

袁复这次回应到:“不是”,老妇人自认见多识广,既不是日本人又不是菲律宾人,那眼前这位优秀的年轻人会是哪国人?

面对老妇人充满惊讶与疑问的目光,袁复郑重地说道:“我是中国人,是中国学生。”听到年轻人如此正式地回答老妇人相信他的话是真实的,然而他与自己对中国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不由得张大了嘴,眼神中似乎也闪过一丝轻蔑。

之后的旅程老妇人再没有与袁复交谈,甚至袁复感觉她在有意躲避自己。

袁复结婚照

如今像袁复这样的经历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重演,原本都是真心换真心,却因自己的国籍而被冷眼相看,或许是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受了创伤;又或许是身为中国男儿的自尊被忽视,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足以支持袁复为了祖国献上自己的一生。

他是袁克坚的次子。在袁世凯的第三代后人中,他是属于年龄较小的,解放后才走向社会。对于他而言,袁氏家族的惠泽,他不仅一点没沾上,反而背了半生的“世凯之孙”的罪名。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他参军、考大学都不被录取。但他并不死心,侥幸地认为:只要有优异的成绩,总会有被破格录取的机会。

袁家诚

怀着这种渺茫的希望,他不屈不挠地一连考了5年,甚至由他帮助辅导的同学都上了大学,他却只有靠拉煤、出苦力、在街道做临时工维持生存。他失望!他伤心!在心灰意冷的那段时间里,他非常想去当海员,希望飘泊海上,不知哪一天就了结了生命。

他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所在,世界如此之大,他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只能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岛飘泊着……

特殊时期开始后,上山下乡自然不会少了他。他去了内蒙古,在一个公社医院工作。

袁家诚

当地公社医院的人对X光放射工作偏见极深,不愿意去干,而袁家诚却人弃我取,抓住了这个机会,后来又到县里进修,经过刻苦自学,不仅完全胜任了放射科的工作,而且还掌握了英语。

1978年,在当时天津市委上级蒋南翔的积极干预下,他被调回了天津,后来更是考上了清华,在医学领域兢兢业业。

袁家诚

1992年第2期的《记者写天下》刊登的一篇文章说,袁世凯有一个曾孙叫袁甲承:

于1944年参加了山东八路军,投身于抗日战争,编入‘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归许世友司令员、林浩政委指挥,他经受了战争的考验。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后,他奉命于9月间渡过渤海湾抵达了辽东半岛,统归罗荣桓司令员指挥,参加了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序列。

东北野战军

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升任为一名营级干部,加入了组织。

1949年秋,他从陆军部队调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先后担任护卫舰副舰长、舰长、副大队长。他所在的护卫舰是“开封”号、“西安”号。

后来,大概由于他是袁世凯后代的背景原因,他调离了舰队,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军事教官,授海军少校军衔。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在“阶级斗争”日益深入的情况下,他被转业到地方工作,不久“红色风暴”席卷了上海,他在五七干校搞后勤运输工作,幸免于批斗。

改革开放以来,他任金山石化上海办事处主任,现已年过花甲离休了。

袁世凯众多子孙中有一个令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后代,那就是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袁家骝及其夫人吴健雄都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蜚声海外。

袁家骝

袁家骝出生在北京,其父为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袁世凯去世时,他年仅3岁,对于早年袁家骝的情况,他的妹妹介绍说:

“家骝和我不像大哥家嘏、二哥家彰,他们是庶出”。在旧礼教的家庭里,庶出是被人看不起的,尤其是女孩子。家骝很用功,对于他而言幸运一些,因为他是男孩子。

袁家骝夫妻

他刚上学就在新学书院(马家口),因为聪明和努力,在一年级就跳班。后来,考到北京燕京大学读物理。毕业后,又上了两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开滦煤矿工作。他靠自己工作攒钱的同时还在写论文,为的是将来有一天能够心无旁骛地搞科研。

家骝到了美国也很勤奋,半工半读,他学的是高能物理,他的妻子吴健雄学的是原子物理。

袁家骝1936年初到美国的时候口袋里只装着25元美金,但是经过艰苦奋斗,他不仅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而且侨居美国一举成名。

袁家骝夫妻

头一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进修高能物理,一年之后转往加州理工大学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他去加州大学的时候拿了一份奖学金,后来的日子,便一直靠助学金支持。

袁家骝结识了与他同年赴美留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原子物理的中国姑娘吴健雄。他乡逢知音,不禁格外亲切。

吴健雄191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太仓,其父吴仲裔是中国第一家长途汽车公司——浏河镇沪太长途汽车公司的创办人。

1940年,袁家骝和吴健雄分别获得博士学位。从加州大学毕业后,吴健雄在史密斯学院的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袁家骝夫妻

1942年,吴健雄与相识6年之久的袁家骝结婚,结成在科学界传为佳话的伉俪。婚后,袁家骝夫妇长期坚持一个原则,即:实验第一,生活第二

当有人问及袁家骝教授是否觉得他太太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时,袁家骝说:“也没有,家庭生活对我们来说是第二位的,吃穿住都很简单。做起实验来,家里人有时几个礼拜都不见一次面”。

他还说:“这几十年我们工作的地点经常是分开的,她忙她的,我忙我的,只有周末才回到纽约这个家。”

袁家骝夫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袁家骝与吴健雄应美国之邀,在国防部从事原子核研究工作。1946年以后的10年间,吴健雄一直致力于光谱形状的研究,并投身于原子核β粒子衰变的大量精密实验。

这方面超常非凡的研究工作,为她日后成为原子核物理方面不可置疑的权威之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李—杨定律”在世界范围的科学界引起巨大的轰动,但这一大胆而全新的理论,尚有待于最优秀的实验来加以证实。

袁家骝夫妻

面对新理论的挑战,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踟躅不前,而吴健雄与袁家骝夫妇却放弃了到欧洲及远东巡回讲学的机会,埋首于实验室里。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吴健雄于1957年以观测钴60射出的β粒子的方法,观察到了有一个占优势的发射方向,从而证实了李杨的理论。她和李振道、杨振宁一同受到全世界的赞扬。

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发布后,人们在向李杨祝贺的同时,美国物理学界也为被誉为“原子物理学皇后”的吴健雄博士鸣不平,但吴健雄却安之若素,只将科学研究本身视为最快乐的事情,而对功名浮誉视若敝履。

袁家骝夫妻

这样,她不仅在学术造诣上声誉卓著,而且她的品格也倍受人们的推崇,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她是自居里夫人以来在现代研究原子物理学方面取得辉煌成果的三位女科学家之一。

袁家骝、吴健雄夫妇的独子袁伟成是1947年出生的,目前也成为物理学博士,在墨西哥州研究物理,娶美国姑娘为妻,生有一女。除去面孔和中文名字外,袁纬成对中国的事情知道得很少,他已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袁家骝夫妻

对此,吴健雄曾解释说:“有一段日子,我们也把袁伟成送去读中文,但那时候他年纪小,一个人在学校学了又没有机会运用,没有多久便放弃了。毕竟跟我们不同,他的根在这里,我们的根却在那遥远的地方。”

洋装虽然穿在身,故乡依然在心头。袁家骝夫妇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他们热爱故土,常怀桑梓。在哥伦比亚大学那套高级、安全、方便的袁家骝夫妇的寓所,浓厚的中国色彩昭示着他们心系桑梓之情。

天津的地毯、雕花的酸枣枝茶几,还有沙发上鲜红的罩子。墙上挂着安徽铁画梅、兰、竹、菊。客厅里,挂满了出自张大千、徐悲鸿、仇英、赵佶、郑板桥、吴作人、肖淑芳、董作宾等名人的书画,其中不少已属稀世珍品。

袁家骝夫妻

客厅的桌子上,摆放着吴健雄家乡江苏太仓郑和纪念馆寄来的礼物,一只精制的郑和时代的船模型和一对紫砂盘,上面刻着“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不仅如此,这小小纪念品更寓含着故乡人民对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的深情厚意。

袁家骝教授自赴美留学后第一次重返故乡是在1973年。当时,为了表示对袁家骝夫妇来访的重视,中国大陆方面安排了阵容强大的科技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接待他们。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对袁家骝说:“你们袁家人一代比一代进步”。

袁家骝夫妻

在这次回国时,袁家骝夫妇到天津专程探望了自己的亲人。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在袁家骝抵津前夕,天津市委、市革委会在周总理的亲自批示下,用三天时间突击为主要在天津的袁氏后裔落实各项工作,包括退还私房以及其它财产,安排工作、恢复名誉等等,使在津袁氏后人的生活上出现了重大转机。

不过大陆之行中有一件令袁家骝内心十分不痛快的事,他去河南安阳给祖父的墓上坟时,看到墓园一片颓败、凌乱,石人、五供等全部推翻

幸好袁世凯的墓浇铸了两米厚的钢筋水泥,他人用各种自制的工具,终于没有奈袁墓何,才使得袁世凯遗体免遭暴尸扬灰之祸。

袁家骝夫妻

在中国,祖墓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这种行为引起袁家骝的反感最后还是他夫人做通了他的工作,袁家骝才默尔以息,没有形诸词色。

自从1973年回中国以来,袁家骝夫妇已数次回中国进行学术交流,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一起做研究。袁教授身上完整地保持着中国学者特有的矜持,既不谦卑,又不自夸,一切都恰如其分。

袁家骝夫妻

他不喜欢多话,对于中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偶尔也表示一下意见,但都是有保留的。同样,他对小岛方面的态度也一样,对小岛方面的邀请也欣然接受,担任了同步辐射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袁教授常说:“中国始终是应该统一的。”

在袁家骝夫妇已是70多岁的高龄之时,对于研究工作只能以半退休半顾问形式去参与,但他们所做的贡献将永存国人心中。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国,袁世凯,物理学,袁家融,教育,孙子,袁复,儿女,影响力,祖父,故事传记,袁世凯,袁家骝,吴健雄,袁家诚,袁复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美国,袁世凯,物理学,袁家融,教育,孙子,袁复,儿女,影响力,祖父,故事传记,袁世凯,袁家骝,吴健雄,袁家诚,袁复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美国,袁世凯,物理学,袁家融,教育,孙子,袁复,儿女,影响力,祖父,故事传记,袁世凯,袁家骝,吴健雄,袁家诚,袁复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