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一位67岁的老人被关进监牢,断水断粮,瘦了百十斤,活活饿死。康熙得知后,大怒:“好你个逆贼,竟敢用绝食来抗议!满门抄斩!”
随后,康熙下旨抄了他的家,处死了他的两个儿子,断了他的血脉。
多年以后,康熙提起他的时候,还愤愤不平地说他是“本朝第一罪人”。
他就是索额图,是一个曾经辅助康熙帝计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代表清政府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大功臣。
因为劳苦功高,索额图官居高位,做过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一等公,风头无人能及。
可是,地位如此显赫的功勋元老,是如何得罪了康熙,最后竟然落到活活饿死的地步呢?
这与索额图的两个性格缺陷息息相关。
因为命中注定的血缘关系,索额图要么权倾朝野,要么落魄致死,没有中间路可以选择,这也是他不可避免的宿命。
康熙帝登基时刚刚八岁,年纪幼小,无法亲理政事。
父亲顺治帝临死前,任命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四人担任辅政大臣。
康熙帝十四岁亲政,虽然年少却老成,对朝廷局势冷眼旁观,心知肚明。
索尼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可是年老多病,疏于过问政事。
苏克萨哈常常与鳌拜争论,却因为实力不够,从未占过上风。
遏必隆遇事无主见,依附鳌拜。
鳌拜军功高,气场强,党羽众多,独断专行。
辅政大臣虽然有四位,却是鳌拜一人独大。
康熙亲政后,鳌拜依旧嚣张跋扈,随意诛杀大臣,恣意妄为。
然而要想除掉鳌拜可是天大的难事,鳌拜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廷内外。
康熙帝虽然英明神武,无奈年少孤立,一旦打草惊蛇,将会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因此康熙帝上位后隐忍了八年之久,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样危机重重的时刻,一等侍卫索额图坚定地站在了康熙的身边。
两人定下计策,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少年,在宫内练习摔跤。
鳌拜见了,以为康熙帝年少,沉迷嬉戏,不以为意。
康熙帝将鳌拜的亲信不动声色地调离京城。趁鳌拜入宫的时候,命令少年们一哄而上,擒住了鳌拜。
康熙帝真正掌权后,论功行赏,索额图无疑是最大的功臣。
索额图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从侍卫到大学士,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此后职位飞快攀升,成为最有权势的朝廷重臣。
索额图的升迁完全是因为“擒拿鳌拜”这个突然的契机,由于升迁过快,他的政治见识无法与职位匹配,常常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不久后发生的“平定三藩之乱”一事,索额图就犯了康熙的忌讳,险些酿成大错。
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康熙帝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
几位藩王坐镇边陲,权力与声势不断攀升,俨然成为当地的土皇帝。
藩王们越骄奢,康熙帝越不放心,他开始以各种借口削减藩王们的权力。
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被迫自请回老家养老,放弃广东藩地。
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上书自请要求撤藩。
迫于形势,吴三桂也不得不上书朝廷,请求撤藩。他的本意是希望朝廷能够挽留他,保持他的藩王称号和权力。
朝中大臣分成两派,一派以明珠为首,力主撤掉吴三桂的藩王,将所有权力收归中央。另一派以索额图为首,认为这样操作可能会激起吴三桂的反心,造成云南动乱,不可为之。
作为追随康熙多年的近臣,索额图对于康熙的心思应该是了如指掌的。
可是,当康熙下决心要撤藩时,索额图却投了反对票。
他说,吴三桂、耿精忠上书请求撤藩只是试探之举,并非真心愿意撤藩。如果撤藩,他们必然会反。
康熙帝说: “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于是,康熙帝力排众议,坚决撤掉了吴三桂的藩王。
果不其然,吴三桂得到消息后,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尚可喜长子)发动了叛乱。
朝臣们议论纷纷,对建议撤藩之人大加抨击。索额图表现得最为激烈,他建议杀掉那些力主撤藩的大臣,向吴三桂认错,请求息兵。
索额图是从私心出发,想除掉自己的政敌、积极主张撤藩的明珠。
没想到把康熙气个倒仰,撤藩最终是康熙自己的决策。索额图所言,岂不是在指责君王的错误?
作为君权至上的时代,揣摩圣意就是臣子最大的本事。
索额图显然没有摸准康熙帝的想法,他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将自己对三藩的态度从招抚转为坚决镇压。
在此后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索额图积极策划和处理军政要务,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可是,索额图最初对“撤藩”的态度,还是在康熙帝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索额图的父亲索尼是大清的开国功臣,是顺治帝最为信任的臣子,也是康熙帝亲政的最大推手。
索额图出身高贵,自己又立下“擒拿鳌拜”这样的大功,升迁飞速,不由得骄纵跋扈起来。
对于不肯依附自己,成为自己党羽的朝臣,索额图便极力打击。
康熙帝每年会对官员进行考察,侍讲学士顾八代工作勤勉,翰林院对他的考察结论为“政勤才长”。
可是索额图因为对顾八代不满,擅自将评价改为“浮躁”。顾八代因此被降职。
这样的小动作做多了,难免被康熙帝发现,引起他的不满。
三藩之乱平定后,明珠主张撤藩有功,一路高升,权力越来越大。
甚至在很多难以决策的国家大事上,康熙都会召集明珠商议,索额图倍感冷落。
力主收复台湾、对侵占东北的俄罗斯进行反击、迫使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上与清朝商议边境问题,这些大事的决策,明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就视明珠为眼中钉的索额图更加愤怒,为了对抗明珠,索额图结党营私,利用权力笼络朝臣,卖官鬻爵。
康熙帝并非不知道索额图的所作所为,还送了一个写着“节制谨度”的牌匾敲打他。
可是索额图不仅不知道收敛,还妄图干预皇位继承人,触碰了康熙帝的底线。
索额图有恃无恐的原因除了立下“擒拿鳌拜”之功外,还因为他是康熙帝最钟爱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叔父。
赫舍里氏十二岁入宫,与康熙感情深厚。
赫舍里氏的大儿子夭折,第二个儿子胤礽出生时,赫舍里氏不幸难产身亡,临死前叮嘱康熙一定要善待儿子。
索额图作为孝诚仁皇后的叔叔,康熙特意晋升索额图为保和殿大学士也就是首席大学士,命他辅佐胤礽。
康熙对胤礽特别疼爱。常常把他带在身边教导。
胤礽幼时出天花,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康熙爱子心切,政务也不处理。如同一个普通父亲,全心全意守护在儿子身边,直至太子痊愈。
胤礽也确实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聪慧好学,不仅精通经典史籍,而且擅长满洲的弓马骑射。
成年后数次代皇帝主持祭祀,监国,从没出过岔子,很让康熙满意。
可是夜长梦多,康熙在位时间太长,身体倍儿棒。
胤礽的太子当了20多年,仍然没有上位的希望。父慈子孝的背后,暗流涌动。
作为胤礽的娘家人,索额图与他非常亲近。为了帮助胤礽早日争夺到皇位,索额图不断给胤礽出谋划策。
在康熙看来,成年后的胤礽在悄悄地发生着令他担忧的变化。
胤礽更注重物质享受,衣食住行都要和其他皇子有着明显的区别。
胤礽胆大妄为,私下挪用国库银两,还让属下收取各省的贿赂。
当着康熙的面,胤礽就敢辱骂朝臣,还在康熙外出期间修改康熙下发到各省的文件。
对胤礽来说,自己也许只是如普通青年一样的叛逆。
可是康熙却认为胤礽的所作所为实属大逆不道。
原本聪颖好学、文武双全的好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一定是有人教坏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康熙的目光盯住了胤礽背后的索额图。
康熙想起索额图作为太子党的核心人物,在定制太子礼仪的时候,竟然倡议太子穿黄色服饰,与皇帝服饰颜色近似。百官朝贺时要实行两跪六叩礼,距离皇帝的三跪九叩礼只差一个档次。
正是索额图助长了胤礽的骄纵行为,毁了自己用半生心血培养出的继承人,实在可恨。
索额图结党营私,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莫非他想与胤礽联合起来,逼迫自己提前让权?
康熙不舍得废除太子,只能拿索额图这个替罪羊开刀了。
于是,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康熙将索额图火速下狱。
年近70岁的索额图最终饿死在幽暗的宗人府。
但康熙觉得这样仍然不解气,竟然自己戏精了一把。
他愤怒地对文武百官说:“好你个逆贼,竟敢用绝食来抗议!满门抄斩!”
一代权臣索额图最终落得个活活饿死,断子绝孙的下场,可悲可叹!
索额图的前半生权倾一时,在权力的顶峰上迷失了自己,不懂得低调藏拙。欲望的沟壑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埋葬了自己。
可是,如果他忠心不二,极力辅佐康熙,索额图的命运就能够改写吗?
未必!
皇权的争夺战中,常常伴随着残酷和血腥,父子相争、手足相残并不少见。
康熙帝寿命太长,对权力的欲望又太强烈。
胤礽一直仰望着似乎唾手可得的权力顶端,却一直无法得到,迟早都会生出异心。
索额图与太子胤礽的血缘关系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他辅佐胤礽越用心,就越会引起康熙帝的猜疑。
死于非命是索额图无法逃脱的命运。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