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年羹尧不可能看不起雍正皇帝,这一点无论怎么讲都说不通,一个是臣,一个是君,君臣有别,臣子是君王的臣子,年羹尧哪敢看不起。
说年羹尧缺乏政治智慧,这倒是比较靠谱,自古以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常伦理不可废,这在帝国王朝社会就是社会秩序之源。
年羹尧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年遐龄曾是湖北巡抚,自己也在康熙朝受到重用,曾任四川提督,四川巡抚,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在雍正朝可谓权势滔天,“年选”之名昭然。
年羹尧骄横跋扈,尤其是当上抚远大将军之后,据说与他平起平坐之人都要跪迎跪送,于是招来官僚们的嫉恨。电视剧《雍正王朝》虽然只是小说改编,但是对年羹尧性格及人生变数之路展现颇实,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二。
年羹尧能力如何?
如果没有能力,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怎么会用他?所以,这个问题不用多说,像年羹尧这样的人,才干从来都不缺。官宦世家,尤其是西北平叛罗布赞旦增,展现了一个统帅的才能。就说《雍正王朝》吧。血洗江夏镇虽然残酷了一点,但是其超人的胆识却展露无遗。担任陕甘总督之后,要是没有年羹尧对老十四胤禵的牵制,雍正夺嫡的难度只怕也会大打折扣。
年羹尧忠心如何?
这是我要重点评论的问题。说年羹尧不忠,似乎也没有什么证据,历史上雍正处置年羹尧的几十大罪状之中,基本没有不忠一条,这说明,忠心不忠心貌似不是置年羹尧于死地的主要原因。我们再看《雍正王朝》里,有一个极好的参照对象,他就是李卫。这个人可以说对雍正那是忠心耿耿,这种忠心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仿佛父子之间。
然而,年羹尧呢?从几件事例我们来看看他所谓的“忠”。
第一件事:追缴国库欠款,四爷胤禛集团几乎全军覆没,遭到康熙皇帝的批评,可是唯有年羹尧一人得以表彰,还是在八爷胤禩的推举下获得的。按照一般情况,在主子都遭受批评的情况下,奴才接受表彰很不合适,稍微低调谦恭一点,多半以“奴才不敢”而推辞。可是年羹尧迫不及待的应承了一声“谢皇上”,后还到八爷府谢恩。明知道八爷和四爷不对付,是死对头,年羹尧却枉顾此事,说是“忠”,忠在何处?
第二件事:血洗江夏镇,独吞四百万银子不汇报,到处送礼,被张廷玉一顿教训。几百万银子对于夺嫡而言,也许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作为下属臣子,也不是小数,多请示汇报这是身为臣子的基本职责。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处处送礼,尤其是给张廷玉和皇帝送礼,这不明显给老四胤禛夺嫡制造口实么?在血洗江夏镇中,残酷之极,妇孺不留,可谓凶残之极,倘若不是胤禛擦屁股,康熙的“礼仪德化”被污,被人持以滥杀无辜之罪就会被参死。这对于老四是“忠”?
第三件事:出任陕甘总督,年羹尧回京不到四爷府,却跑去八爷府谢恩。这明显带有博取筹码之意,四爷胤禛不得已纳娶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侧福晋,才勉强拴住了年羹尧的野心。如此,胤禛也奈何不得,这又是什么“忠”?
第四件事:围住罗布赞旦增主力,围而不打。要不是邬思道指出“灯下黑”,道出年羹尧坐拥重兵的利害关系,年羹尧只怕还不会出击。估计这是雍正皇帝心里永远的痛。
第五件事:当然是年羹尧成党,“年选横行”,史载年羹尧得势的时候,天下督抚,半由己出,可见年党的势力有多大,这对雍正的皇权是不是一种威胁?
以上五件事,构成年羹尧一个基本画像:博弈之主。
换一句通俗的话说:和李卫无条件忠心不同,年羹尧是以忠诚博权力,跟老八胤禩差不多,用康熙的话说,年羹尧就是以忠心换权力。年羹尧的忠心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给予他更大的权力。比如说第三件事,他出任陕甘总督,故意跑到八爷府上去,无非就是告诉四爷胤禛,你要想得到我的忠心效力,就必须给予我更大的价码。所以,胤禛也知道仅仅打骂年羹尧用处不大,只好娶了年秋月,才拴住了他。
以博弈换求权力,在四爷胤禛当皇子的时候,也许胤禛奈何他不得,可是当胤禛当皇帝后,年羹尧死性不改,居然还在向皇帝博弈,这就必然招来灾祸,因为“君臣有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你跟皇帝走得很近,如果不保持距离,还以博弈为求权力,迟早就是个死,自古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