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迷案:两广总督在广东巡抚衙门前自尽而亡,嘉庆:死不足惜

清朝迷案:两广总督在广东巡抚衙门前自尽而亡,嘉庆:死不足惜

朝廷大臣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评价为“死不足惜”?无过于贪官污吏一类。在犯下极大的罪行被处死后,自然只能换来皇帝的愤怒。

可清朝年间的一宗迷案,却展示了另一种可能,皇帝对大臣的评价,本身就是皇帝或者说制度上的错误。

身为嘉庆年间两广总督巡抚的大臣吉庆,在衙门中自尽而亡,便是最好的证明。

迷案真相

故事发生于嘉庆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彼时广东巡抚珊图礼,通知吉庆,嘉庆皇帝圣旨已到,要求吉庆前来接旨。

圣旨内容也很简单,大意是吉庆这个两广总督,已经失去了嘉庆的信任,被免除总督查办。至于后续的事务,则交由珊图礼全权负责。

趾高气扬的珊图礼,命令身边众人,要求摘掉吉庆的官帽,给他换上一身囚服。

前一秒还是朝廷大臣,后一刻就变成阶下之囚,吉庆的委屈和不甘可想而知。吉庆愤怒地对珊图礼表示,朝廷重臣岂能囚服加身,受如此羞辱?

珊图礼哪管那么多,先把人压下来,有什么事情,之后再做计较。何况优势在手,如何做不是全凭个人心意来决定。

吉庆不服,愤怒之际,抽出身旁侍卫刀具自尽,以明心意。被众人阻拦过后,又闹到衙门前厅,将鼻烟壶吞入口中。

还没等人们及时救援,吉庆便气绝身亡。珊图礼顿时慌乱,尽管吉庆有罪,可案件在还没有开始调查的情况下就死去,他也无法向朝廷交待。

于是连忙上书嘉庆皇帝,称吉庆早有疾病缠身,精神异常。当收到圣旨的那一刻,因为受不了巨大打击,所以选择以鼻烟壶入喉的极端方式自尽。

当然,圣旨肯定不能直接这样写,珊图礼需要做的是引导。只要提供一种可能和猜测,让嘉庆皇帝朝这方面想,后续的结果便和他无关。

果不其然,在收到珊图礼的汇报后,嘉庆皇帝内心倾向于珊图礼提出的可能。并非安排朝廷大臣那彦成前来调查案件真相,等到“真相”真正出现后,便有了“死不足惜”的评价。

迷案的背后

那么这一迷案的背后,又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还要从清朝的官场制度,开始说起。

自清军入关后,一直沿用着明朝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尽管在中央做出了许多改变和调整,但地方上面,变化区别其实并不大。

而吉庆和珊图礼两人,其实就是两广总督和巡抚之间的关系。两者有何联系呢?关键就在于总督管理一到三个不同的省,单独的省,则由巡抚进行管理。

前者对朝廷负责,后者对地方负责。虽说总督的实际权力要更大一些,可巡抚也可以随时弹劾总督。

而两者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地方行政管理上,政见的不同。

尤其是总督巡抚同城驻守的情况下,政见矛盾出现的频率,更是远超后人想象。珊图礼与吉庆便是如此,区别就在于珊图礼手段更加极端,吉庆而较为忠厚老实。

以往和珊图礼发生矛盾冲突时,吉庆都会选择以和为贵,先一步做出退让。

可制度问题,是仅仅依靠退让就能解决的?总督不作为,那和尸位素餐又有什么区别。最终,两人之间的矛盾依旧不可避免。

不过珊图礼更加“聪明”的是,总督没有寻找嘉庆这个外援,珊图礼则找准机会拉皇帝下场。

刚好彼时广州地区发生农民起义,这让珊图礼弹劾更加有力。尤其是吉庆对起义严阵以待,结果起义事件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下,这让珊图礼有了更大的把握。

此外,吉庆是个老好人,可也不应该一直是个老好人。当清廉变成了“居官廉而察吏疏”,就说明此人不适合当官,只适合做一个好人。

《清史稿》将吉庆犯下的这两个错误记录在册,珊图礼则利用这两点,对吉庆发起猛烈攻击。

要说嘉庆皇帝听之信之,那也不对。关键就在于前来调查的大臣那彦成,最终选择了交好活人,放弃死人。

原本吉庆只想体面的等待朝廷判决,结果却被珊图活生生礼羞辱逼死。到了那彦成口中,又成了对国家律法的不信任,这才有了嘉庆“死不足惜”的评价。

后人知道真相,可以唏嘘感慨。唯独嘉庆蒙在鼓里,仍然对个人坚守祖宗礼法,颇感自豪。

清廉又有什么用呢?“忠心”于朝廷,那才是封建王朝年间,最珍贵的品质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评价,广东,朝廷,吉庆,嘉庆,真相,皇帝,制度,圣旨,故事传记,迷案,总督,珊图礼,吉庆,嘉庆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评价,广东,朝廷,吉庆,嘉庆,真相,皇帝,制度,圣旨,故事传记,迷案,总督,珊图礼,吉庆,嘉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评价,广东,朝廷,吉庆,嘉庆,真相,皇帝,制度,圣旨,故事传记,迷案,总督,珊图礼,吉庆,嘉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