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9月,安庆陷落,英王陈玉成退守庐州,因意气用事,在寿州被苗沛霖诱捕,受凌迟处死。陈玉成寿州遇难,对李秀成而言是沉重打击,没有英王在西部牵制湘军主力,李秀成要独自面对强敌,压力非常大。即便如此,李秀成依然东征江浙,开拓基地,为太平天国续命3年。
李秀成的努力,大伙有目共睹,东王杨秀清无法夺取的江浙地区,被李秀成顺利拿下,让太平天国有了继续支撑下去的本钱。但是,无论李秀成如何努力,他成功的概率都非常渺茫。太平天国后期,忠王李秀成的雄心壮志未减,却已经进退维谷。李秀成苦苦挣扎,但还是挽救不了太平天国。
1、洪秀全不信任,李秀成有苦难言
夺取江浙地区,太平天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了继续作战的本钱。但是,洪秀全的不信任,给李秀成泼了一盆冷水,也让江浙局势瞬间恶化。陈玉成死后,李秀成麾下兵马最多,实力最强悍,这让洪秀全深感不安。洪秀全看来,李秀成有可能成为杨秀清第二,威胁到天王的地位,所以必须要限制他。
1862年初,李秀成正在进攻上海,夺取郊外地区,苏州大本营传来急报,陈坤书率领离开,去了常州。陈坤书对江苏士绅采取强硬态度,他们便联名写信给李秀成,控诉陈坤书,说他扰民。陈坤书害怕被李秀成责骂,便跑去常州,不再听从调遣。
洪秀全抓住机会,册封陈坤书为护王,以常州作为封地。此后,洪秀全又继续大规模分封,前后2700位诸侯,且彼此互不统属。诸侯众多,权力不集中,李秀成无法集中力量守卫江浙,结果被湘军、楚军、淮军,各个击破。
2、湘军、淮军、楚军围攻,四面受敌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才2万人。人数不多,但清军腐朽没落,八旗、绿营战斗力低下,太平军几乎是横扫清军,很快就攻克南京,与清朝隔江对峙。但是,曾国藩湘军、左宗棠楚军、李鸿章淮军,这些精兵悍将是太平军劲敌,清朝最终靠他们扑灭太平天国运动。
1862年初,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湘军东征,进驻雨花台,围攻天京。后来湘军不断增兵,天京城下湘军约10万,而守卫城池的太平军不到一万,天京陷落之际,能够战斗的士兵不足3000人,实力对比非常悬殊。
楚军、淮军进攻浙江基地,湘军进攻天京,李秀成只能来回奔波,苦不堪言。湘军围攻雨花台时,李秀成正在进攻上海,连续击败英法联军、“洋枪队”,太平军所向披靡。可惜,天京遇到危机,洪秀全强迫李秀成返回京师,李秀成只能东西来回奔波,太平军被活活累死。
3、列强撕下了伪装,协助清政府作战
1861年5月,李秀成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八旗、绿营溃散。此时,太平天国内部对东征江浙,还是经略长江中游,产生了分歧。洪仁玕、陈玉成等主张回师安庆,抵御湘军,经略长江中游、下游。李秀成则反对,主张东征江浙,开拓新基地。
李秀成眼光独到,他知道夺取江浙的重要性,也知道西征不会有什么成果。原因很简单,太平天国武器简陋,且水师力量可以忽略不计,不可能在长江上游击败湘军。太平军与湘军厮杀多年,如果能击败对手,也不用等到今日。
击败湘军,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夺取江浙,直接与列强联系。如此,太平天国可以利用江浙强大财力,从列强手中购买先进武器,组建近代化海军,从而取得对湘军的压倒性优势。可惜,列强撕下了伪装,公开支持清政府,还出兵镇压太平军,李秀成腹背受敌。
4、“让城别走”,选择退却,洪秀全也不认可
湘军、淮军、楚军、列强,四面围攻,而太平军则各自为政,互不救援,李秀成精心经营的江浙基地大多沦陷。没有江浙基地支撑,天京就没有粮食、弹药、武器、衣物等战略物资补给,想要击败围城的湘军,无异于痴人说梦。丢失江浙基地,天京外援断绝,就是一座孤城。
为了保存实力,李秀成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率主力转移,去关中发展,谋求东山再起之机会。谁知,洪秀全不但拒绝,还痛斥李秀成,说他贪生怕死,想要投降清朝。李秀成很无奈,准备自杀了事,洪秀全则给他披上衣服,好好安慰他。
洪秀全驾崩时,也没授予李秀成大权,天京城内都是洪仁发、洪仁达说了算,李秀成只能防守城池,做苦力活。此外,洪氏兄弟不相信他,李秀成为了证明自己无辜,不得不拿出银两送给他们,着实可悲。
综上所述,陈玉成死后,李秀成有心重振太平天国,并夺取江浙地区,让太平天国有了继续支撑下去的本钱。但是,太平天国内忧外患严重,洪秀全不信他,还册封众多诸侯来分割忠王权力,李秀成有苦说不出。此时,清军与列强联手,太平天国处在包围之中,李秀成在东西两线来回奔波,还不受天王待见,其处境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1864年7月,湘军“吉字营”攻破天京,忠王李秀成被俘虏。也许是受到的委屈太多,又没有人可以诉说,李秀成写下了数万言《自述书》,其中大多描述自己在太平天国的艰难处境。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进退维谷,苦苦挣扎,但无法扭转局势。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