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春,太平天国残余的军事力量不敌左宗棠的围剿,首领李世贤也遭到部下背叛被杀害,仓皇无措的太平军为了避免全部遭到清军的绞杀,无奈之下在一个叫做翁德荣的将领的带领下,卖身与洋人做了“契约矿工”,希望在海外求得一线生机。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被当作了奴隶的一万多名太平军残部在洋人的安排下,登上了背井离乡的轮船,这些人将远赴南美,在那里的矿场工作,相比留在中国必将遭到清军的绞杀这或许对他们来说是相对较好的一条出路。
经过漫长的海上岁月,翁德荣他们这些人来到了南美的秘鲁,在那里的伊基克地区硝石矿工作,只是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不再是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士,而是成了洋人的奴隶、财产,将要面对的是每天长达十四个小时的艰辛的工作、比猪食还差且不管饱的食物、无尽的羞辱和虐待,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都熬不下来,有些人病死了,有些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选择了自杀,面对着昔日占战友的日渐凋零与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本就是造反出身的翁德容与战友们又在心中生气了起兵的念头,
可是他们也明白,在这异国他乡,就凭他们这些人,好似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根本就没有办法与那些奴隶主们相抗衡,只能等待时机、以待时变。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866年的时候他们迎来了转机。这一年,智利和秘鲁、玻利维亚三国为争夺南太平洋沿岸阿塔卡马沙漠硝石资源与鸟粪摩擦不断,战争一触即发。这样的形势让翁德容他们看到了机会,因为他们所处的伊基克地区处在秘三国交界地带,三国之间分为两派常年在此征战不断。当此乱世翁德容果断带领华工起义,毕竟他手下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鸟,面对矿场的守卫以及秘鲁政府派出的部队,他们轻而易举的拿下了整个地区,但他同时明白,仅凭他们是没有办法对抗接下来秘鲁与玻利维亚联盟的反扑的,于是就派人联系了他们当时他们的死对头智利,表达了对智利的友好,并阐述了现在伊基克地区的形势,并表达了想要归顺智利的意愿。
对于当时的智利来说这简直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的美事,本来在秘鲁与玻利维亚两方的夹攻之下智利已经有些吃不消了,现在敌人后院起火可以说是天赐良机。因此智利爽快的答应了翁德容他们提出的要求,并且送来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并答应在战后给予他们智利国籍以及地区自治的许诺。就这样,双方很快就联合起来对抗秘鲁与玻利维亚的联盟。
从此之后在三国的战场上就多了一支头戴头巾的军队,毕竟是经历过几十万人大战的战场洗礼,这三国之间的战争真的不在翁德容他们眼里,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秘、玻联盟节节败退。
到了1881年1月的时候,历经多年战争,智利军队终于攻占秘鲁首都利马。1883年,秘鲁与智利签订战后条约,结束了这场被全世界称之为鸟粪战争的战争,根据条约,秘鲁将塔拉帕卡省割让给智利。因此,伊基克地区也随之划分给智利。智利政府也遵守了他们曾经许下的承诺,将伊基克赠给太平军余部,成立一个自治镇,但是可能也是看到了太平军在战场上的无敌表现,为了防止以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所以要求他们解除武装,成为平民。这个时候的翁德容已经因病去世多年了,太平军的首领变成了陈永碌,半生征战从国内打到了南美,早已经厌倦了战争的他们答应了智利政府的要求,这些太平军士兵彻底放下了刀枪解甲归田,从那时其融入当地的普通生活,与当地人通婚,并且在此尝试推行了太平天国曾经提出的治世理想。
在现在的伊基克地区,大概居住着60万的人口,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太平军的后裔,只是岁月荏苒,很多东西经历时间的打磨已经失去了痕迹,这些人在一个没有汉语的环境中现在已经很难用汉语沟通了,但是对于汉字他们却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他们祖辈的墓碑上面刻着的是汉字,留下的文字手札记事本之类的东西也是用汉字书写的,那些都是他们存在过的证明。
而且在伊基克,到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个节日,就是“包巾节”。在那天,那里的华人都会包上五颜六色的头巾,就好像当年席卷全国的太平军头上所带的头巾一样。不止如此,在伊基克地区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当年华工起义所使用的“三角旗”。也是曾经太平军军旗的模样。在伊基克地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见华人后裔的影子,就连他们的副市长也骄傲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中国广东后裔,虽然自己不会说中国话,但是自己很骄傲自己是华人后裔!
中国人,无论在世界任何的角落,都可以凭借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大脑、坚忍不拔的品质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无论所说是何语言、所书是何文字,心里都有着一颗不变的中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