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打开民国或者晚清时期的电影电视剧,在繁华的街道中总是会穿梭着一辆辆黄包车。瘦弱的民夫拉着沉重的黄包车,上面坐着一队雍容华贵的男女。如此差别巨大的画面却是对上个世纪初的真实写照,黄包车作为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不只是富人们出行的代步车,更是穷苦人民养家糊口的重要工具。
当我们把目光放在那些可怜的车夫身上,就会发现这群靠着自己双手双脚吃饭的劳动者,很少有长寿的。在民国时期甚至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人力车夫平均年龄都不会超过40岁,这又是为什么呢?
按理来说车夫经常拉客,可以锻炼身体,再不济也不至于不惑之年就匆匆死去。但是事情没有我们想的这么容易,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说来实在令人动容。
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因为战乱影响导致很多农民丧失了田地。无田可种的农民不愿意在家里等死,于是一部分人来到了城市中寻求生机。但是一辈子只会种田,空有一身力气没有手艺的农民来到城市也没有什么工作,拉黄包车就成了他们的一个选择。
黄包车又称人力车,最开始诞生于日本,后来被引进到中国,从此在中国成了风靡一时的交通工具。但是因为同行是在太多,所以车夫们拉车的收费标准也一降再降,导致车夫辛苦了一天也挣不到几个钱。
不只是挣不到钱,在拉客的期间但凡出点意外都要承受客人的辱骂,甚至是拳打脚踢。很多车夫都在过着收入微薄却地位低下的日子中,这样水深火热的生活把一个个健壮的汉子磨成了低三下四骨瘦如柴的"病夫"。
低廉的劳动力决定这微薄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就决定这车夫的生活质量。辛苦劳累了一天还不能吃一顿饱饭,甚至连一件保暖的衣服都买不起。在炎炎夏日汗流浃背的拉客,在凛凛寒冬瑟瑟发抖的等客,这样经年累月下去,即便是在精壮的身体也会累垮。而且这群可怜的人在生病时都会选择自己"医治",甚至不管不问,熬得过去算运气好,熬不过就是上天注定。这样一来难免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挺不过40岁的关卡。
所以结合上面的材料来看,导致人力车夫活不过40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辛苦劳累,在身体长时间的工作后没有休息和补充营养,导致身体逐渐累垮。其次就是收入微薄,没有收入就导致吃不饱穿不暖,身体受到炎热和风寒的侵袭,长年累月下来自然寿命不长。最后一点就是疾病的困扰,对于车夫来说,小病不重视,大病没办法,这就导致小病不断累积,而一旦遇上大病就一命呜呼。这样看来,车夫活不过40岁确实是有理有据。
参考文献:《中央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