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真的那么美好吗?
相信很多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个身着旗袍,身材修长的佳人和眼戴圆框金丝眼镜的文人形象,那是新时代的模样。民国有着唯美的爱情,有着侠肝义胆。有人会说,民国时期的大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民国的学者才是最纯粹的学者。这点我不否认。
但这是民国被美化之后的样子,真实的民国并不是充满着浪漫。很多人信誓旦旦,觉得自己到民国时期定是才子佳人,活跃于上层社会,与同道中人在《夜上海》的伴奏下跃动在舞池之中。醒醒吧!民国是属于“二代”的世界。如果你是平民,穿越过去也只是“被卖到青楼的小红”“因难产而死的丫鬟”“被终日欺凌的小贩”。有网友这样评价:民国的绚烂属于贵族,不属于平民。
民国时期固然是乱世,自古以来乱世出枭雄。但真正从社会底层打拼上来的只有黄金荣,杜月笙,王亚樵等人。这些是普通人中的翘楚,他们的人生轨迹充满奋斗的同时,还充满了运气。一将功成万骨枯,像他们一样的人,很多已经在往上攀爬的途中被消灭了,或丧失了斗志,或失去了性命。诸如大亨黄金荣在上海滩叱咤风云,但最后还是栽在了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之手。
咱们除去社会阶级不谈,纯说学术。有人用“百家争鸣”来形容民国时期的思想潮流。没错,当时确实出现了很多的大学者,像蔡元培,鲁迅,胡适等。当你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很多学者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跟自己学生谈恋爱。
徐悲鸿为了和学生孙多慈在一起,抛弃了发妻。鲁迅嫌弃朱安是封建女性,果断选择跟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在一起,这不能说是一种背叛,应该是一种情感的宣泄。除此之外,还有沈从文和张兆和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师生恋呢?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对于婚姻和爱情有着自己的主见。女大学生是知识分子,在当时只有家庭条件好的,父母才会接受让女儿学习更多知识,接受高等教育。即使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但是头上的辫子剪去了,心中的辫子却没有。很多人还是存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想法。所以大学里边的女学生就非常稀有珍贵。男女比例能有10比1就不错了。
一边是家中目不识丁的发妻,一边是大学人格魅力极高的学生。对于新知识分子来说,当然是寻找自己的灵魂伴侣,怪只怪老祖宗留下的封建芥蒂。也正是因为这样,林徽因在当时大受欢迎,长得漂亮,学识渊博,身边更是有三个男人围着转。这在当时属于正常现象,不过林徽因最后和梁思成走在一起,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慰藉。但我要说的是,林徽因的走红,严格来说是“林徽因们”的走红,恰恰显露出民国的衰败。
为什么这样说?咱们前边说了,民国的绚烂属于贵族,教育也是如此。民国出现的情况是知识的垄断,真正的学识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民国的学术圈说白了就是拼爹,这些人的走红不是因为真的学识渊博,而是一种知识垄断。底层人民的愚钝,反衬了他们的学识渊博。
民国的知识是非常昂贵的。举个例子,你能说出来近代多少建筑学家的名字?学术界是非常封闭的圈子。就拿现在来说,研究生和本科生数不胜数,但国内顶级知识分子就那么多。当你一直往上读,你会发现,这个圈子越来越小,从事高级研究的人互相都认识。民国也是如此,有些人在一个非常细小的领域内混迹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了大师。这并不是说那些学者徒有其名。只是说,有人因为社会阶级,知识垄断成为了大师。这些所谓的大师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淘汰。
如果你研究林徽因的生平就会发现,发生在她身上的情史,远比自己的贡献多得多。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担任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从这点来看,林徽因本就属于上层社会。她有真才实学吗?有!她最大的贡献就是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注意是“参与”。作为建筑学家,你要是问起来属于她自己的学术贡献,寥寥无几,远不如自己的丈夫梁思成。但在诗歌创作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与其说林徽因是一个建筑学家,更应该说是一个诗人。近代以来文理兼备的知识分子,屈指可数。显然林徽因不在其中。
这只是学术上的衰败现象,在工业方面民国更是出现了倒退。晚清时期,清政府固然引起众怒,但是实行洋务运动却实实在在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汉阳铁厂,轮船制造局等都是现代工业的典范。到了民国,社会动荡,工业发展已经停滞。甚至到了抗战时期,还用着汉阳铁厂生产的兵器。大家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汉阳造就是汉阳兵工厂仿造德国的毛瑟改造的。这还是吃洋务运动的老本。足以说明,民国时期工业发展是停滞甚至倒退的。但是从思想精神层面来说,民国的发展是空前的。
笔者不是为了抹黑民国,也不是否认当时的社会发展。辛亥革命确实推翻了清朝,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烈士,我们会报以最崇高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