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有过两次与皇族亲近的高光时刻,一次是元春省亲,还有一次是当年接驾皇帝。
让人好奇的是,当初接驾皇帝,规格肯定要比元春省亲高,贾家都没有穷下来,却在元春省亲后极速穷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元春被晋升贤德妃后,贾琏从江南赶回家,奶娘赵嬷嬷来看他,期间就提到当年家里接驾的故事。
(第十六回)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
赵嬷嬷是贾琏的奶娘,起码在五十岁左右。上一次贾家接驾时,她才记事,最少也有四十五年了。
从后来贾母说她嫁进贾家五十四年来反推时间。贾家接驾时应该是贾母嫁进来四五年,赵嬷嬷的年纪应该和贾赦差不多。
当时贾家肯定还是荣国公当家,举家都在姑苏扬州一带做官,负责“监造海舫”。
注意这个“海舫”,是指郑和下西洋的那种大海船。
明朝修建下西洋宝船的主要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和安徽安庆船场等,大多都在姑苏扬州一带。曹雪芹无疑引用了这段故事。
皇帝出行被称为“圣祖访舜巡”又参考了康熙南巡的故事。
这是《红楼梦》的特色,架空历史,穿插故事,让读书人不知道是明是清,是唐是宋,故事线索杂糅,不需要较真。
闲言少叙,皇帝来贾家肯定是为了视察海舫的建造情况。
赵嬷嬷形容贾家当时花的钱,就像“淌海水似的”,没有数。
接驾皇帝的规格,肯定要高于迎接元春省亲,花钱也肯定更多。
元春省亲最大的花销在修建大观园。但皇帝视察一般要住在衙署,最多是扩建规模档次,反而不如大观园费钱。
主要浪费在随从众多,各种开销安排几何增加,不像元春省亲来去匆匆。
假如元春省亲按照后来贾琏隐晦提过花费三二百万两银子的话,皇帝巡查一次,起码要多三四成。到达三五百万两银子。
然而,贾家花费如此之巨却并没有穷下来,反而元春省亲一次就马上穷了,究其原因赵嬷嬷也说了。
(第十六回)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皇帝去巡查,大部分开销并不是贾家花钱,属于公务接待,最终走官方报销。
尽管还是要花很多钱。但别忘了贾家当时手里有权力。
监造海舫的钱款花费如流水,贾家经手后,哪里还在乎接驾那点钱。
这就是赵嬷嬷说的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贾家当初接驾,可能不但不亏钱,还有的赚。
但元春省亲这次就不同了,并没有报销这一项。
贾家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自己出。实实在在的几百万两银子掏出去,可不就将两代荣国公的积蓄全都花光了?
这里边根本就不涉及贾家日益衰落,入的少出的多这个因素。
如今贾家手里没有实权,只靠爵产收益,就算入的再多,也支撑不起元春省亲这等皇家开销。穷下去很正常。
那么,贾家明知道元春省亲花费巨大,会掏空家里,为什么还要操办省亲?
一来,太上皇下旨,贾家作为太上皇的老臣要踊跃响应。
变相表明贾家对新任皇帝,就像焦大看不起贾珍贾蓉一样,很藐视。
他们认为皇帝屈服于自家势力和背后底蕴,才会晋升元春为贤德妃。
元春省亲,彰显了贾家骄狂自大。
二来,贾家认为元春省亲的花销,不过就是垫付。
按照基本常识,家里出一个贵妃,皇帝肯定会有实际封赏。到时候贾家得到封赏,掌握实权,有多少钱赚不回来?
结果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皇帝并没有给贾家实际封赏。
元春晋升贤德妃后,皇帝只做了两个安排。
一个是将元春的亲娘舅王子腾再提拔,晋升为九省都检点。
一个是将贾政外放海南岛做学政三年。
说实话,晋升王子腾是实际好处,王家因此崛起。但贾政外放三年海南岛,相当于被流放一般。贾家就此衰败。
这也是第二十五回王子腾夫人过生日,单请贾母,贾母却借口“不自在”不去的原因。
贾母的“不自在”,体现出原本属于贾家的封赏,被皇帝给了舅舅王子腾,让贾家“不自在”。
最终,贾家“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谓自己“作死”。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