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大清官员在回复皇帝的时候,为什么有“奴才”或“臣”不同自称?

大清官员在回复皇帝的时候,为什么有“奴才”或“臣”不同自称?

这年头,没看过几集历史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知道历史。而在清宫剧中,大臣也许是大臣,但奴才却不一定是奴才哦。

至于大臣什么时间称臣,什么时间称奴才,如果撇开朝代来谈,纯属就是耍流氓。

在现代人看来,是奴才是臣,应该是臣子比较有派头,而奴才听起来比较低人一等吧,其实未必,尤其在清朝,这种情况在清朝就更是恰恰相反。清朝是如何由后金改国号为清朝,又是如何攻破山海关,迁都北京,在此不再一一细表。不过满汉是否真的一家亲,就见仁见智了,对于满臣而言,自称奴才比自称臣显得与皇帝更加亲密,像满洲主和奴才之间的亲近,不仅反映了一种政治上的从属关系。

在清朝初期,称谓还是比较随意的,满臣,主要是称奴才;而汉臣,则是称臣,称奴才,什么都可以,甚至还有称呼我的。汉臣偶尔为了邀宠献媚也会称奴才,皇帝一般心情好的时候也就一笑而过了。比如说上三旗旗人和包衣对会皇帝称奴才,而其他的五旗会对各自旗主称奴才。到了顺治康熙时期,这些都已经逐渐形成了惯例,汉人一般称臣,满人都称奴才。

雍正时期,了解过我们这位四爷的人都知道,他还真是清朝一位比较特立独行的皇帝。他就非常不喜欢臣子们称奴才,根据《清史讲义》记载。雍正元年八月十六日,雍正在工作群发公告:“凡是写报告给我的,不论你们称臣子还是称奴才的,其实你们都是臣子。就不要自己给自己加戏,写多个称呼了,自称要统一,从此以后记得都要自称臣子”。看来我们这位四爷真的是对公文的写作很有要求哦。

而到了乾隆时期,才算是一个称奴称臣真正的分水岭,正式的规定如下:满文臣私事称奴才,公事称臣,;汉臣无论公私奏报,全部称臣。武将无论公私,无论满汉,全部称奴才。可见我们的康熙爷对武将还是比较偏爱哦。

历史上八旗中所有的旗人以及包衣对皇帝都要称奴才。像著名的大作家曹雪芹所属的曹家就是包衣,曹家人在奏折中都对皇帝称过奴才,不过以相关历史的材料看,同为包衣的李煦在行文中一般称臣,较少称奴才。

在乾隆三十八年间,有满臣、汉臣两人联合署名上一道奏折,由于天保是满人,马人龙是汉人,且因为天保的名字在前,故奏折就写成了“奴才天保、马人龙”。不料乾隆看到后,就不开心了。立即下旨阻止道:“今小保、小龙的工作报告写成这个样子,在我这里是不会通过的,假如不严格要求你们,恐怕以后的工作报告都会写成这个样子,会被无知小人利用来拍马屁。所以以后无论满汉,工作报告中一律署名臣,。”

其实乾隆爷的用意:还是防着汉人拍马屁,故此后如满汉共上奏,宁可署名全部为‘臣’。不想要汉臣拍马屁称奴才,所以干脆一刀切,以后管他三七二十八,全部称臣。这便是所谓的:皇帝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你也猜不明白。

现在,可别再说你对于清朝的臣子跟奴才的自称,还是傻傻分不清楚了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隆,奴才,包衣,清朝,汉臣,皇帝,汉人,称臣,历史剧,时候,观点评论,奴才,雍正,马人龙,汉臣,皇帝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乾隆,奴才,包衣,清朝,汉臣,皇帝,汉人,称臣,历史剧,时候,观点评论,奴才,雍正,马人龙,汉臣,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乾隆,奴才,包衣,清朝,汉臣,皇帝,汉人,称臣,历史剧,时候,观点评论,奴才,雍正,马人龙,汉臣,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