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在常胜军(即洋枪队)和清军的强大压力下以及利益驱使下,盘踞在苏州城中的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等八王在与戈登约降后,杀掉慕王谭绍光,集体向清军投降。
此前,苏州城内太平守军在慕王谭绍光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打退了清军一次又一次进攻。谭绍光手下守城的将领有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四王”,以及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启发“四天将”(合称“八降王”)。此八人与谭绍光意见不合,经过李鸿章等方面派代表的拉拢,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戈登很高兴,入苏州城与纳王等诸王会谈后,劝这些人去见李鸿章正式举行投降仪式。没料到,李鸿章在城中排摆酒宴宽款待郜永宽等八人,在酒席宴间,李鸿章派人将这八人当场砍了脑袋,并对外宣称此八人“不剃头、持械以及怕他们诈降”。对此八人的已经投降的部下,李鸿章也下令加以屠戮。
当戈登得知太平军这八个降王被集体处死的消息,气愤至极,发狂一样拿着枪寻找李鸿章,想和对方决斗。当然了,李鸿章老奸巨猾,想办法避开戈登不见。为什么戈登要杀李鸿章呢?结局如何呢?
一、戈登与李鸿章性格迥异
戈登,1833年生,1852年军校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陆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由于笃信基督教,从个人品格方面讲,戈登绝对是个”正人君子“。1854年,他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他于1860年到达天津,并在日记中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烈不满。在洋枪队(清政府称”常胜军“)统领华尔死后、继美国人白齐文(此人在华尔死后,接替华尔,与太平军勾结,丢了美国的脸面,后被清军逮捕,准备受审时,押送船只沉没,淹死了),之后,被任命为常胜军的统领。
上面的事例也说明英国和美国都试图控制这支武装,暗中较劲,都希望由本国人担任常胜军统领。戈登带兵有方,在太仓、昆山等地,常胜军与清军并肩作战,多次大胜。
戈登严禁常胜军士兵劫掠,在军中严刑峻法。时间一久,李鸿章在财政上压力大增,加上戈登对淮军多有指责,李鸿章在欣赏这个英国佬”高尚情操“的同时,内心十分厌恶他的”不知变通“。
二、李鸿章杀降时,戈登还在城中纳王叔父家做客
李鸿章背信弃义,杀害八降王时,戈登本人还在苏州城中纳王叔父家做客。当时苏州城中还有不少太平军士兵,在诸王消息未被证实之前,几百名太平军团团包围了戈登。
幸亏戈登身边陪同的中国翻译急中生智,他对太平军士兵讲情,表示只要留戈登一命,可以保证他们这些人的生命安全。经过一番周折,戈登终于脱险。
通过以上两点就不难理解,戈登为啥发疯一样要打死李鸿章。很快,常胜军也失去价值,要解散了。
三、解散常胜军
戈登没有找到李鸿章,回到常胜军大营,愤怒地表示要解散常胜军。但英国公使命令他继续职务。
李鸿章也知道此次杀降的事情理亏,为了补偿戈登,再加上认定洋人个个爱钱,他向朝廷上奏,奏请赏赐戈登本人”黄马褂“一件,纯金奖牌一大面,白银一万两。
岂料,戈登拒绝受奖,在英国公使的劝说下,最终只勉强接受了奖章和”黄马褂“。
接下来,戈登继续率领常胜军参与对太平军的作战。金坛一战,他本人腿部中弹,多次险些阵亡。
常州被攻陷后,太平天国只剩下南京这座大城市了,常胜军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因为曾氏兄弟不可能让这个外国佬参与攻打南京而分湘军的功劳。
李鸿章方面,也觉得常胜军军费开支浩大,就与英国征服协商解散常胜军。
戈登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以休假为由返回英国。离开之前,他向英国及清政府建议,一定要在发放大笔赏金之后,及时解散常胜军,以免士兵因缺饷叛变或闹事。
1864年6月1日,常胜军的三千多军官和士兵均得到大笔赏金,全军解散、武器归公。戈登本人,清政府赐封“提督”以示荣宠。
常胜军虽然解散,它对李鸿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常胜军的精锐武器全部落入淮军之手,李鸿章开始了他”练兵炼器“的军队自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