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奕訢病重,四月初四日病死,终年66岁。这个为大清奋斗一生的亲王,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虽然慈禧太后和奕訢之间矛盾重重,但在奕訢死后,慈禧太后还是承认了奕訢的功劳,赐谥号“忠”,加恩进贤良祠,并入皇家太庙。
奕訢一生命运坎坷,先是在皇位争夺上失败,因支持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得到重用。随后,又因慈禧太后的猜忌,意志消沉。奕訢是光绪的六叔,光绪对他非常尊敬。奕訢病重期间,光绪也多次前往探望。
奕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要贡献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和当朝皇帝光绪进行了密谈。其中重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光绪提防一个人,此人是康有为。奕訢告诉光绪,“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任小人也。”
奕訢去世前,变法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朝廷已经就变法吵得沸沸扬扬。奕訢反对变法,让维新派将其视为对立派。有人说,奕訢早年有改革的锐气,可到了晚年却思想僵化、保守。
这是正常的现象,奕訢经过多年的挫折以及慈禧太后的打压,一度让他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但是对变法,奕訢并不是泛泛地反对变法。大家注意一个词,“小人”,奕訢似乎对康有为等人有所了解。
如果大家对康有为的生平有所了解,就会发现,用“小人”来形容康有为丝毫不为过。且不说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前逃走,在海外更是以“保皇派”自居,四处蛊惑华人参加“保皇会”,并将大量会费挪用,用在个人奢华的享受上。
如果说奕訢把康有为视为“小人”,那么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对康有为看法就比较权威了。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和翁同龢有过一段交流,光绪问翁同龢为人如何,翁同龢直接回答自己和康有为不熟悉。
翁同龢说不熟悉是假话,康有为的名字在当时的大清庙堂无人不知。光绪立即询问翁同龢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此人居心叵测。”撇开其他方面,翁同龢评价康有为还是非常到位的。另外,翁同龢在其日记中写道,“皇帝问我康有为怎么样,我回答最近读了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才发现他心怀异志。”
参考资料:《揭开真实的恭亲王奕訢》、《翁同龢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