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上世纪30年代末,文明戏的出现是话剧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开始,但实际上清末时期话剧就非常的出名,当时称其为新剧。到了民国开始衰落,但仍未消亡,直到30年代末死灰复燃并换上了文明戏的外衣,但实际上还是话剧。说到中国话剧的发展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刘艺舟。
近代以来,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就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潮流。其实抛去情感因素,就当时的中国国情而言,向日本学习没有什么错。在赴日本留学的年轻人中就有刘艺舟的影子。与那些沽名钓誉的赴日留学生不同,刘艺舟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为此他特意选择了早稻田大学,并且在这里认识了黄兴、宋教仁等中国革命人士,加入了同盟会。
其实这在当时的日本留学生中间是一个潮流,他们以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人士为时髦。不甘人后的刘艺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了一名革命党人,只不过这一身份对他来说是兼职罢了。
不是刘艺舟看不上革命党,而是自己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那就是演戏。清末的新剧已经很流行,出身贫寒的刘艺舟本没有多大的理想,就想成为一名新剧演员,以此来养活自己。后来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演戏无法自拔。本以为自己会在舞台上安稳度过一生,但是他的人生却在武昌起义后发生了变化。
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的武昌起义让革命的烈火烧到了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光复故土。此时的刘艺舟正在大连演出,听闻革命的消息,带着戏团南下,经过山东烟台的时候还留在当地表演了节目。随后继续蹭日本的轮船前进,但是他越想越不对劲。
为什么呢?在烟台的时候,他看到革命党人为了光复而拼命的样子,内心早就有触动。此时的刘艺舟才想起来自己也是同盟会成员,好友黄兴已经成为孙中山先生手下最信任的人,人家轰轰烈烈闹革命,难道自己的一生就注定是一名戏子吗?
于是刘艺舟头脑一热就准备闹革命。没错,他准备带着一群唱戏的闹革命。有人说,这不开玩笑吗?实际上,还真让他闹成了!话说当时从烟台出发之后,途径登州也就是今天的蓬莱市。刘艺舟踌躇满志,让轮船靠岸,但马上就被拒绝了,因为船长和买办说登州根本就没站。热血攻顶的刘艺舟怎么会听得进去,随手就拿出手枪朝天开了几枪,吓得船长立马将轮船靠岸。作为刘艺舟的好友,梅兰芳在其回忆录中证实了这件事,不过梅兰芳表示当时刘艺舟拿的枪实际上是演出用的道具。因为当时的新剧是学西方的,里边的实景道具,都跟真的一样,能发出枪声,但是没有子弹,因而真的假的往往也会搞混了。
且不说这几枪把船上的人吓得怎么样,倒是把登州府的守城官兵吓得不轻。自从武昌起义之后,全国纷纷宣布光复,登州的革命人士也准备光复,可守城的清朝官员和官兵誓死不从。当时的清王朝已经是满目疮痍,清政府自顾不暇,哪里管的上这里一个小城的安危?于是这些官兵在革命党人的袭扰下逐渐已经神经衰弱,心态到了临界点。
恰逢此时,日本的邮轮平白无故就在这里停靠,寂静的夜空中还听到从船上传来的枪声。这几枪就是压死守城官兵的最后一根稻草,众人一闻枪声,不明就里,以为革命党人乘船攻来了,吓得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再加上本地的革命人一鼓动,登州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光复了。要是没有刘艺舟的这几枪可能登州的光复还得更久,说他只身完成大业也不为过。
从此刘艺舟就开始将自己的人生的天平从新剧向军人做了些许的倾斜。虽然这件事传出去没人相信,但事实已经是这样。刘艺舟随后趁热打铁,指挥城中的起义军攻打黄县,过程同样很顺利,后来她更是成为了山东登黄大都督,这只是个虚名。
正是因为这个官职没有实际权力,所以他才愿意接受这一称号。放眼刘艺舟的一生,除了在船上的一腔革命热血之外,他所喜欢的还是演戏,并且真正将演戏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他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话剧上的成就让梅兰芳敬佩不已,为此形容他:“重在表达舞台人物的情感,不拘泥于剧本等陈规的人。”
话剧对于刘艺舟来说就是文人手中的笔杆子,那是他的武器,是他赖以生存的因素。1915年自己因公开反对二十一条,被袁世凯抓捕入狱,黎元洪上任后将其释放出来。此时的袁世凯已经去世,刘艺舟开始将袁世凯的故事拿出来编成话剧《皇帝梦》在全国表演,大肆抨击揭露袁世凯丑恶的行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艺舟真正到了自己人生的最低谷。国家局势的混乱,让剧团没有生计,无奈解散。而刘艺舟本人则穷困潦倒,最后死在了汉口的一家小旅馆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就是刘艺舟的好朋友,凭借这层关系,混个一官半职绝对不是问题,但是刘艺舟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向友人伸出求助之手。事实上如果这只手伸了出去,那他就不是刘艺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