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乾隆皇帝为何不准三朝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主要是乾隆的小家子气

乾隆皇帝为何不准三朝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主要是乾隆的小家子气

文/灞上桑

太庙在周朝叫“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是帝王发布政令、祭祀先祖、处理“国之大事”的地方,可谓神圣而庄严。因而李白、范仲淹等大家写过《明堂赋》歌颂之。后世叫“太庙”,主要用来供奉帝王先祖的神主(灵位),定期祭祀。大约从晋朝开始,朝廷的大功臣也可以“配享太庙”,死后灵位存放到太庙,与本朝历任皇帝们一起接受祭祀。这对于极其重视“身后之名”的古人来说,当然是至高的礼遇和荣耀。

清朝雍正皇帝留下遗诏,特别提及了两个人,交代乾隆皇帝这二人死后可以配享太庙。看过电视或者稍微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雍正朝的四大宠臣,分别是张廷玉、田文镜、李卫、鄂尔泰。雍正遗诏点名的只有张廷玉和鄂尔泰。鄂尔泰是旗人,在雍正年间立有大功,乾隆十年病故,乾隆皇帝亲临丧事,将他配享太庙。

到张廷玉这里,他生前却被乾隆皇帝明确告知,死后不能配享太庙。乾隆二十年(1755年),84岁的张廷玉在凄凉中死去。但张廷玉一生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一来为了雍正遗命,二来为了顾及影响,乾隆皇帝还是允许张廷玉配入太庙。虽然这可以告慰张廷玉的儿孙,但乾隆皇帝在张廷玉生前似乎刻薄了点,害得他死不瞑目。张廷玉怎么就得罪了乾隆呢?一起简单回顾。

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之子,康雍乾三朝元老。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个品学兼优的人才,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在康熙晚年熬到了刑部侍郎(清代从二品)。雍正皇帝接班后,认为张廷玉处事公平谨慎,很是欣赏。雍正元年(1723年),“上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一年内,又让他兼任了翰林院掌院学士(院长),调到户部当了尚书(从一品)。

户部尚书掌管全国户籍、田亩、赋税等,相当于财政部长,这官升得太快了。张廷玉虽是汉人,却是雍正皇帝最倚重的朝臣,“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就是说张廷玉机敏干练、虑事周密,而且稳重勤恳。雍正是出了名的勤政皇帝,很想有所作为,任内大刀阔斧改革,张廷玉这样的人才自然备受器重。

雍正八年(1730年),因战事需要设立了清朝大名鼎鼎的军机处,张廷玉与雍正的弟弟允详一道在军机处办事,军机处的奏章制度等,就是张廷玉一手制订的。这时张廷玉已经做到了地位最尊荣的保和殿大学士(相当于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还身兼户部、吏部一把手,可谓权倾朝野。

雍正皇帝念及张廷玉劳苦功高,对他也很够意思,又是给他各种赏赐,又是给他封妻荫子的世袭爵位。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帝下特旨让张廷玉带着父亲的神主回乡祭拜,赐给他貂皮、人参、内务府书籍等,外加一万两白银以供用度。关键这些东西全是雍正皇帝从“内帑(tǎng)”中拿出的,也就是皇帝的私人财产,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张廷玉的厚爱。这还只是正史的记载,清代别杂史中,君臣二人可谓感情深厚,有事分别几天,皇帝就要写信问候张廷玉。

张廷玉在雍正一朝,提出了改良刑部、户部等弊端的合理建议,朝廷全盘通过。可以说张廷玉的进言,雍正无有不从。从大处来说,这些措施惠及了千万百姓。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代最勤政的皇帝去世,病重时候任命张廷玉与鄂尔泰同为“顾命大臣”,辅佐乾隆皇帝。

综合史料分析,新皇帝大概与张廷玉有点合不来。张廷玉跟雍正打交道惯了,说话比较直爽,固执也是免不了的,估计越老越严重(60多岁了),乾隆不吃这一套。张廷玉先是与鄂尔泰逐渐有了龃龉,后来发展为同在朝堂竟然整天不说话。两个倔老头让乾隆很无奈。鄂尔泰死后,乾隆让军机大臣讷亲接替他的职务,因为在朝堂上谁站前面谁站后面的问题,讷亲与张廷玉也互不服气。但这不过是场面尴尬而已,事态并没闹大。

乾隆皇帝做法也令人纳闷。提拔他人与张廷玉分庭抗礼,对他也不甚“待见”,又不准他退休。张廷玉走路已经颤颤巍巍,后来乾隆皇帝特许他“不必向早入朝,炎暑风雪无强入”,不用一大早签到,刮风下雨就在家休息。乾隆十三年(1748年),张廷玉已经七十七岁了,老迈多病,请求退休。此前已经让儿子替他在“南书房”值班。可是乾隆的答复是,不允许。

君臣二人的对话很有意思。乾隆说,你身受两朝厚恩,又有我父皇遗命准许你配享太庙,哪有入太庙的元老重臣退休的?张廷玉就说了,宋、明以来,就有这样的先例(比如刘伯温)。古人七十悬车(退休),都是有根据的。乾隆反驳说,不对,凡事都要见机而行。你说的那些人,达不到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古代还有朝廷允许八十岁的人拄拐杖上朝的规定呢。诸葛亮鞠躬尽瘁,没提过退休吧?

话说到这份上了,张廷玉就应该收声。可他并没有,而是表现出了一个“杠精”特质,继续与乾隆辩论。说诸葛亮是三军统帅,我只是个太平年代的文臣而已。乾隆也是杠精,反驳说,这话也不对。古代的贤臣,易地而处都是一样的,以天下大事为重,不会因为困难就推卸责任,在太平年代也不会贪图安逸。不光俺爷爷、俺爹对你很好,这十几年来俺也待你不薄,你这样不妥吧?再说我不忍心让你离开朝廷,你就忍心离我而去吗?张廷玉欲言又止,终于不敢再杠下去。

这次小争论,毫无疑问又砍掉了几点乾隆皇帝对张廷玉的印象分。

但张廷玉的身体真顶不住了,第二年又请求退休。乾隆皇帝看他老态龙钟的样子,无奈就应允了。不料张廷玉这时可能犯糊涂了,担心乾隆对他不满,竟然说,先皇答应让老臣死后配享太庙,但陛下又不希望我退休,请陛下亲口许诺配享太庙的事不会更改。

乾隆一听很不高兴,不好发作,只得写了手诏给张廷玉,表示会遵守诺言。第二天张廷玉派儿子去叩谢乾隆。乾隆更加不爽,他怎么不亲自来?派人批评张廷玉。于是朝臣们都知道了张廷玉请求配享太庙的事,纷纷向乾隆进言,撤销他的资格。乾隆气呼呼地命令剥夺张廷玉的爵位,仅以大学士的身份退休,但没有剥夺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如果君臣二人的不愉快到此为止,张廷玉就可以安享余年了,可后来变故陡生。

又过一年(1750年),乾隆的长子生病死了,所有朝臣都出席葬礼,张廷玉也从安徽桐城老家赶来。初祭仪式刚结束,张廷玉就请求回南方。这一下乾隆皇帝怒不可遏,问他说,你觉得你还好意思配享太庙吗?张廷玉惊惧万分,说不出话来。第二天,乾隆下旨,撤销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并追回往年赏赐给他的所有财物。

于是张廷玉拖着年迈之躯,黯然返乡。这个快八十岁的老人,为朝廷呕心沥血一辈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导致了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变为泡影。可以想见他回乡路上的悲凉和落寞。张廷玉在哀愁失意中又度过五个寒暑,乾隆二十年(1755年),这位三朝老臣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乾隆皇帝大概为了安抚汉人朝臣的情绪,又下诏让张廷玉的神主进了太庙。张廷玉还能不能感知到,这就难说了。如果乾隆当年不要那么决绝,这个老人可能还要多活几年,或者起码活得开心一点。

张廷玉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人大臣。笔者认为,这毫不奇怪,因为雍正皇帝也只有一个。田文镜和李卫也都是雍正的宠臣,为什么只有张廷玉获此殊荣?田文镜为官有问题就不说了,李卫虽然一辈子尊荣,从发迹和才能来看,与张廷玉还是有差距的。雍正自然分得清什么是近臣,什么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田文镜与李卫对皇帝的态度,也跟张廷玉有着微妙区别,张廷玉的腰板挺得更直。

相比起来,乾隆对汉人朝臣比较刻薄,戒备心甚重。再说张廷玉在皇子葬礼后的举止,当然不对,但他一个行将就木的昏瞀老人,言行不得体也在所难免,乾隆似乎有点小家子气。

古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很符合张廷玉的际遇,不管什么原因,晚年没能跟乾隆皇帝维持好关系,以致郁郁而终。对乾隆来说,这个成语一样意有所指,因一件小事大动肝火,让张廷玉死不瞑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隆,张廷玉,清代,三朝元老,太庙,雍正朝,皇帝,军机处,祭祀,户部,观点评论,乾隆,张廷玉,太庙,雍正,鄂尔泰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乾隆,张廷玉,清代,三朝元老,太庙,雍正朝,皇帝,军机处,祭祀,户部,观点评论,乾隆,张廷玉,太庙,雍正,鄂尔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乾隆,张廷玉,清代,三朝元老,太庙,雍正朝,皇帝,军机处,祭祀,户部,观点评论,乾隆,张廷玉,太庙,雍正,鄂尔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