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爱女儿兰琪儿,兰琪儿生活幸福。那时,蓝齐儿爱上了李光地,噶尔丹在清朝出使时无意中结识了蓝齐儿并爱上了他。
出于求和的考虑,孝庄太后劝说兰琪儿,最终兰琪儿嫁给了清朝的仇人噶尔丹。
可十年过去了,双方依旧撕破脸皮。噶尔丹率军入侵清朝,康熙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最终双方大打出手,损失惨重。康熙一战消灭噶尔丹,蓝齐儿亲眼目睹弟弟印提害死丈夫噶尔丹,都是父亲一手造成的。
蓝齐儿的原型是固伦荣宪公主。她没有嫁给噶尔丹人,而是在十八岁那年嫁给了漠南蒙古巴林部落。这也是清朝一贯的手段,不断通过联姻拉拢周边势力。与她结婚的乌尔贡实际上与她有血缘关系。乌尔贡是皇太极的曾孙,他的母亲是固伦淑惠公主的五女皇太极。
当然,康熙皇帝并没有那么毁掉噶尔丹。事实上,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恩怨持续了数百年,真正完成征伐是在乾隆朝时期。康熙年间,双方共交战七年,两次交战,康熙三次亲征,消灭了噶尔丹汗的势力。
清朝的准噶尔统一过程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三代皇帝自己完成了统一。
事实上,清朝与准噶尔的关系十分复杂,三位皇帝的想法也在不断变化。公元1662年至1762年间,用了一百年的时间才彻底解决了准噶尔问题。
清朝统治者的政策非常灵活。一般情况下,直到周围的部落表示投降,他们一般都认为他已经投降了。早期,因为准噶尔名义上愿意服从清朝,所以清朝并没有打算占领准噶尔。毕竟清朝初年,都是以主力歼灭明朝残党,不可能多方出击。
康熙即位后,先是整顿朝政,改组权臣鳌拜等人,然后着手镇压三藩之乱。这段时间,准噶尔趁机发展,噶尔丹汗不断吞并其他遗址。
康熙二十年,噶尔丹获得了西藏的支持,并征服了南天山和中亚部分地区,势力迅速壮大。不过,康熙依旧没有采取任何强硬的行动。他极力通过和解的方式厘清双方之间的问题,以防止噶尔丹与清朝的矛盾进一步恶化。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与喀尔喀发生战争,准噶尔大败喀尔喀。喀尔喀战败后,数十万蒙古人逃往清朝北部边境,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如果康熙不带走这些人,喀尔喀就会被吞并。但康熙在保护这些流民的同时,也难免与噶尔丹汗发生冲突。因此,准喀之战成为康熙用兵讨伐噶尔丹的动力。
当然,噶尔丹向康熙请教了喀尔喀部落的首领。后来双方也进行了一系列和谈,但最终还是走向了战争。康熙从康熙二十八年开始精心部署,大军集中在各个战略要地。与此同时,康熙一方面没收了噶尔丹1500人的商队,另一方面又派使者要求俄国停止援助噶尔丹。
康熙二十年六月,康熙主动召见乌尔回。乌尔会之战是康熙与噶尔丹的第一次交战。双方共投入兵力4万余人。决战持续了6个多小时,清军终于大败。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统一具体的作战计划,导致先头部队各自为战。但是,康熙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一线官员身上,严惩不贷。阿拉尼、杰尔塔布因议政被罢免,被贬四级,随行官员全部被革职。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乌尔会之战后第四十天,噶尔丹出兵乌兰布统,逼近北京。
此战,双方互有胜负,清军的损失比噶尔丹军还要大。康熙的舅舅童国纲也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他在撤退时被火枪射死。康熙可以说是惨胜,但至少康熙的清军是赢在了明面上,因为噶尔丹败退了。毕竟噶尔丹孤军深入,清军实力强大,各路援军陆续来到乌兰布统,正在噶尔丹周围形成围攻圈。这个时候,噶尔丹只能尽快返回漠北。
为此,噶尔丹采取了与清朝讲和的策略,精心策划了一套谈判程序,借机逃走。
噶尔丹撤退期间,兵力大减,从两万人减少到几千人。原因是噶尔丹势力爆发了一场瘟疫,让噶尔丹势力重创,人员锐减,部落的生活也变得异常艰难。
为此,噶尔丹一方面表示对清朝的顺从,另一方面又不断招兵买马壮大自己。为此,康熙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由于是康熙带队出征,如果噶尔丹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再逃走也很容易。康熙撤兵后,噶尔丹东山再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噶尔丹恢复了元气,能够组织起一支近万人的军队。
康熙三十四年,康熙决定用计将噶尔丹的军队诱过来,然后伺机灭他。
然而,康熙还是没有成功。
康熙35年二月,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在昭磨多大败噶尔丹。噶尔丹只用几十人就可以撤退。昭摩多之战彻底改变了双方的关系,大清王朝从此奠定了胜局。
当时,康熙认为闯过噶尔丹的只有几十人,不可能再回来了。不料噶尔丹召集了五千多人,却损失了给养,勉强维持生计。得知消息后,康熙决定第二次前往噶尔丹。
康熙三十五年9月19日,康熙率军出京。当时,康熙并不打算以武力打败噶尔丹,而是想招揽噶尔丹。为此,康熙极力拉拢噶尔丹的同志,甚至不断派俘虏回国与家人团聚,目的就是瓜分噶尔丹。
康熙派遣完毕后,慢慢等着噶尔丹投降,于是连忙疯狂打猎。在鄂尔多斯地区,康熙每天能猎杀兔子、野鸡等猎物60-90只。他收获最多的一天是138天,而他的追随者有1,565天。
因此,康熙在噶尔丹历史上的第二次亲征,算不上一场艰苦卓绝的征战,实际上只是一次消遣消遣的“登基”。康熙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他说,“鄂尔多斯是一个很好的地方,真的是一个适合青少年学习骑马射箭的地方。”
康熙为何要进行第三次亲征?是因为在康熙第二次亲征归来的路上,他认为噶尔丹的投降会是爆炸性的。因此,他决定率领自己的势力灭掉噶尔丹,将其残部彻底消灭。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从北京出发,亲征噶尔丹,总兵力6000人。康熙充分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在出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康熙决定将军队分成两组,增加每人的给养。每人携带100天的口粮。6000名士兵需要4000屎,买了20000头牛羊。由于补给增加,每名士兵实际需要5匹马,共计3万匹马,还准备了7456头骆驼、11182头骡子、14910头驴。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严重滞后。噶尔丹情报要经过50-60天才能转发给康熙。事实上,噶尔丹已经去世,臣民造反,噶尔丹成为孤家寡人,最终病死。所以康熙的第三次亲征,实际上是一个死人。
算上康熙二十九年,一共就是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