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国藩将把清朝打的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镇压,为何不趁机称帝?

曾国藩将把清朝打的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镇压,为何不趁机称帝?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出生在湖南一个偏僻的山村,28岁中进士,之后一步一阶地走在咯仕途之路上。道光二十九年(11849年)充文渊阁直学士、八月署理兵部左侍郎。威丰帝即位后,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部侍郎等多职,靠着脚踏实地做事,曾国藩一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曾国潘所处的年代,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时代,当时曾国藩因其母亲逝世而返乡守孝,正值太平天国横扫湖湘大地,将清政府打的摇摇欲坠,清王朝统治不保之时。于是他弃笔从戎,通过组建湘军,掌握了地方大权。到1863年湘军攻下南京后,曾国潘已经控制了整个统治集团,此时手握重兵,王闽运、曾国荃等人多次向曾国藩建议,让他利用手中掌握的湘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做一个汉族皇帝。但是,曹国藩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他不但自己不做皇帝,还在镇压太平天国后,主动解散了湘军,并强迫弟弟曾国荃离职回家。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拒不称帝,一般认为有三个理由;

首先曾国藩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他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他深受晚请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读书即为忠军报国,起兵的目的很明确,保卫清朝政权,结束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自己做一个中兴之臣,成功后若是可以封侯拜相,那便是光宗耀祖的美事了。作为一个“士”,他学习刻苦努力,日夜苦读不息,博览历史,重视礼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个人生活方面勤俭节约,清心寡欲,对帝王生活,并无兴趣,作为一个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的书生,他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儿。

二是形势不允许,并不具备称帝的条件。当时的局面南有曾国藩,北有僧格林沁,这两人被清王朝倚为肱股之臣。即便是清政府已经衰落了,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却拥有一支强大的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仍然部署在河南中原腹地,虎视东南。而湘军没有骑兵,一旦起兵没有对这只军队的手段,势必会遭受巨大的打击,而且湘军攻陷天京后,军中很多人都思念家乡,仗打完了就想回家看看,这个时候战斗力明显减弱,甚至于能否再为曾国藩称帝卖命一点把握都没有。更重要的是,曾国潘起兵是保家卫国号召的,一旦称帝,实属不忠不义,谋朝篡位大逆不道,极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当时就湘军内部而言,分离出去的左宗棠楚军和李鸿章淮军将领,会不会臣服曾国藩很难说。再说,以英国为首的国际在华勢力已决定扶持清政府,这个时候曾国藩称帝,不太可能获得国际承认。对于种种因素,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早已考虑得胸有成竹。所以,尽管曾国荃等人一再劝其取清王朝而代之,曾国藩就是雷打不动,坚决拒绝称帝。如果曾国藩头脑发热,听从劝告,贸然称帝的话,其结果很可能像他自己说的,被众人推上了多刺的皂荚树,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一点上,比起其弟曾国荃来,实在是高明万分。

三是有利于统一。曾国藩并没有称帝的野心,只想做一个中兴之臣,这种想法在客观上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强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后,太平军余部尚存近三十万人,散落各地,是一个潜在隐患;北方东西捻军的力量还方兴未艾;西北回民起义和西南回民起义仍在发展中:国内动乱频繁发生,并且外国列强虎视眈眈环伺中华大地。

内忧外患之中,曾国藩拥湘军称帝东南,战乱定会再次爆发,群雄割据的局面就会再次发生,中国统一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又会经历更多磨难,从这一意义上看,曾国藩的坚决不称帝,应该说客观上做了一件好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称帝,清朝,影响,曾国藩,太平天国,中国,清政府,湘军,统一,起兵,观点评论,曾国藩,天京,太平天国,曾国荃,湘军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称帝,清朝,影响,曾国藩,太平天国,中国,清政府,湘军,统一,起兵,观点评论,曾国藩,天京,太平天国,曾国荃,湘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称帝,清朝,影响,曾国藩,太平天国,中国,清政府,湘军,统一,起兵,观点评论,曾国藩,天京,太平天国,曾国荃,湘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