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剧还没有泛滥的年代,有一部叫《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大家肯定是印象深刻。这部剧讲述的是刘墉与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那真实的历史当中刘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实际上刘墉比和珅大三十岁,但是没有和珅升迁快,他的官职始终比和珅低一等。而且刘墉也一直没有机会与和珅较量,因为和珅一直在京城上班,而刘墉则一直在外地任职。他们本来见面的机会就少,就更别提相互争斗了。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刘墉加太子少保,奉旨办理和珅结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受贿等二十条罪行。但是为了政局稳定,并没有借机将此案扩大化,而是表现出宽容之心,建议嘉庆皇帝赐和珅自尽,保其全尸。并且为了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排除异己,而妥善处理好和珅案的善后事宜。所以在和珅被处死的第二天,嘉兴皇帝就发表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完毕,既安抚了人心,也稳定了政局。
刘墉一生为官清廉,即刚正不阿,又能融入官场,不官官相护,又能将上下级、同事的关系处理好。然而刘墉能官居高位是和他的家庭出身有很大的关系的。
刘墉家祖先在满清入关后,有着很好的为官记录。他的高祖父刘通是明末秀才,清军入关时已经归顺大清。他的曾祖父刘必显在1652年参加顺治年间的进士考试,一举考中,后任户部广西员外郎(备选官员)。他的祖父刘棨则官至四川布政使,是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他的父亲刘统勋雍正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职,为官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谏。
可以说刘墉是真真正正的根红苗正,官宦子弟。但是他却不像其他的那些“官二代”们,整天游手好闲、欺压百姓,相反刘墉全凭自己的能力勤勤恳恳,清廉为政。据说刘墉当年考中进士后进行殿试时,本来可以得个第一名,但是乾隆皇帝想提拔一名平民才俊,而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被降为第二名。
实际上刘墉一生宦海沉浮,除了清廉为官、刚直方正,也有为了适应官场而圆滑的一面,特别是他到京城任职后,也调整了他为官处事的策略。野史里讲刘墉圆滑有这样一个故事:乾隆皇帝曾问刘墉:“朕属马的,你呢?”同样属马的刘墉垂手回道:“臣属驴。”乾隆惊奇道:“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
关于刘墉被称为“刘罗锅”主要是来自于民间说法,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古人选官选贤,向来以“身言书判”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仪表堂堂,是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说白了就是以貌取人,所以才有黄巢考中状元,因相貌不被皇帝录取而一气之下举兵造反的。说明刘墉并不是民间传说的是个罗锅,否则也不可能被乾隆皇帝录取,并且在官场走那么远。
那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在后人发掘刘墉墓时,发现其身高大约在1.9米以上,并不是一个矮小且驼背的糟老头子。可能是因为刘墉个子太高,加上常年躬身读书写字,看上去有点驼背吧。又或者根据史料记载,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的出处。不过当时刘墉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了,有点驼背弯腰也是在情理之中。
最后关于刘墉勇斗和珅的故事,可能也是因为刘墉曾主审和珅贪污一案,再加上刘墉一生清廉,和珅却是清朝的大贪官,这本来就应该是相互对立的人,所以自然而然就有了清官智斗贪官的故事,这也符合普通老百姓的期望。人们的内心里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战胜坏人的信念,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