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地球人都知道,曾国藩在老婆面前是一个好丈夫,在子女面前是一个好父亲,在军营里是一个好长官,在朝廷是一个好臣子,在衙署是一个好上司。他坚定不移地执行孔夫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训条,因此赢得了“中国最后一个理学家”的美誉。
然后,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道貌岸然的理学家居然也做过荒唐事。比如狎妓。关于曾国藩与妓女的风花雪月之事,有对联为证。
曾国藩一生以很会写对联而自鸣得意,是大清朝著名的“对子”发烧友,他的楹联涉及喜庆、哀挽、题赠及山川名胜等,尤以挽联著名。道光年间在京师的湖南人中流行一种说法,只要哪里死了湖南老乡,有两个人必然出场,一个是新宁人江忠源必定到场吊孝,一个是春风得意的官场新秀曾国藩必定撰送挽联。
曾国藩的所有楹联被如数收入《曾国藩全集》,其中有两幅挽联格外打眼。这两幅挽联都是追挽风尘女子的。
一副是挽妓女大姑: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处销魂。
一副是挽妓女春燕: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大姑何许人也?
这个大姑应该是长沙城里的风尘女子。曾国藩与大姑相识的时间应该在道光十四年至道光十七年之间。
道光十四年春,曾国藩入长沙岳麓书院进学,是年秋,参加乡试中了第三十六名举人。曾家出了个举人,四十三岁才中了秀才的老父亲曾麟书欣喜不已,曾家上下更是欢欣鼓舞,连续几天大摆筵席招待亲朋戚友。之后,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又在长沙呆了一阵。道光十五年,25岁的曾国藩会试落榜,留在京师备考。道光十六年,恩科会试再次不第,落魄由长沙返回湘乡。道光十七年,与刘蓉、郭嵩焘在省府的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这段时间,曾国藩在长沙逗留的时光颇多。当时他年龄为24岁至27岁,在同窗学友的邀约之下,去风月场所寻访一番,可能性是很大的。
年轻时的曾国藩应是个风流才子,关于他写给妓女的楹联记载并不罕见。台湾地区出版的《晚晴楼联话》还收录了曾国藩送给妓女“如意”的楹联:
都道我不如归去;
试问卿于意云何。
也有楹联家举证出曾国藩的另一副撰赠给妓女“马掌”的楹联:
马上琵琶千载恨;
掌中歌舞一身轻。
马掌其名,俗不堪耐。但曾国藩以“马上琵琶”、“掌中歌舞”两个意象之营造,把出塞之昭君与汉宫之飞燕这两位古代美人的形象刻画出来,联语顿时变得鲜活生动。
根据这些联语所描写的内容,结合曾国藩中了进士之后潜心学问与道德修养的事实,再以《曾国藩全集》为旁证,可以推断出,与妓女的来往应是曾国藩早年所为。
再来看曾国藩与妓女春燕的故事。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有人分析,认为曾国藩这幅追思妓女春燕的对联,是写给自己小妾陈氏的,显然是荒谬的说法。
根据联语所描写的情境来判断,曾国藩与妓女春燕相识于灯红酒绿的烟花巷,而其小妾陈氏是他的警卫韩正国所寻访到的一个湖北女子。
坊间的说法是,金陵“光复”之初,曾文正邀钟山书院山长李小湖微服同泛秦淮,有妓名春燕者,温柔儒雅,吐属尤佳,曾文正奇之,后为人量珠聘去,不复得见,曾公慨然有叹,故作此联,算是对春燕的思怀。
关于曾文正与春燕的赠联,还有一个版本:
“报道一声春去也,似曾相识燕归来”。
坊间版本不一,说法之多,全因曾国藩是名人。大凡名人的轶事总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难免空穴来风,以讹传讹。何况是一本正经的朝廷重臣曾国藩呢?
朱金泰
《挖历史》,私家野史 主编,华文出版社出版
校对 徐珩